第(2/3)页 “臣,觉得教育也是可以出海的。” 众人直勾勾望着他。 吴敖显然早有准备: “让保护国上层子弟来苏进修是对的,但臣认为还不够,还可以在当地开设汉语学校,针对中下层子弟,培养殖民地本土精英。” 李郁笑了。 “寡人准了, 150万两经费分 5年给。你去找财神爷批。” 胡雪余连忙拱手: “部里一定挤出经费,再穷不能穷教育。” 说完。 众人眼神古怪。 李郁也瞅了一眼这家伙,心想你莫不是在讽刺寡人? …… 教育大臣吴敖终于抓住了机会,轻声道: “陛下,如今各部经费年年攀升,唯独我教育卫生经费停滞不前,臣举步维艰。” 李郁靠着椅背,舒出一口气: “寡人理解你的难处。从今年开始,给你增加 300万两教育年度预算, 100万两卫生经费,引为成例。” “请问陛下,增加的教育经费是用在基层学校还是高等学校?” “投入到基层学校吧。收 7岁以下孩童,多多考试,选拔优秀生,给其发放全额奖学金继续向上攻读。” 吴敖很诧异的拱手。 “陛下仁慈。” 众人心中了然。 …… 李郁顺便就多讲了一些关于教育和人才的措施。 “帝国要腾飞,就需要普及教育,普及文化。今后逐年扩大基础教育,争取在六到十年之内,催生一两千万识文断字的年轻人。” “职业教育也要搞,例如广西云南的少年军校,各大重工的厂办学校,部分衙署的直属专业学校,尽量让专业的人来搞职业学校。” “至于说高端人才,寡人在去年的书信里已授意驻欧全权使节贾笑真重金招揽。” 杜仁忍不住问道: “陛下,外国的科学家能为我们所用吗?” 李郁笑了: “科学家也是人,寡人给他们提供优厚的薪水、优越的环境,他们为什么不来?” …… 范京突然问道: “陛下,若是我们自行培养呢?” 李郁望了他一眼,摇头: “高端人才从来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而是大自然的馈赠。与其培养,不如收割。” 范京眼睛亮了。 “陛下高哇。挖走他国高端人才,一得一失,对他国的打击是双重的。” 众人齐刷刷高呼: “陛下圣明。” 李郁也忍不住哈哈大笑,文化输出,好处多多。 数十年后~ 后人才会明白自己是何等的圣明。 巨舰大炮、文化仰慕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 …… 御前会议持续了很久。 海军的一个分歧引起了很大的纷争。 造大舰还是造小舰? 钻研风帆舰还是蒸汽舰? 最终,李郁力排众议。 集中资源造小舰。 定型载炮 33门,排水量 600吨的护卫舰,也称 33护卫舰,大致相当于撒克逊人的五级舰、六级舰。 帝国海军勤务繁重,巡航、剿匪频繁,大舰未必适合。 巨舰更无意义。 图腾巨舰的沉没是会动摇国本的,只能当大爷供起来。大和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而且当下也缺乏建造一二级舰的技术储备,造千吨以下小舰的技术倒是挺成熟。 …… 蒸汽船?风帆船? 李郁也不敢轻易决断。 一方面,蒸汽铁甲战舰肯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发展需要时间,如果 30年后技术才全面成熟,这 30年内难道就不打仗了吗? 所以, 只能是和稀泥。 一边搞风帆战舰,一边搞蒸汽战舰。 逐步淘汰。 左右互搏。 …… 江南造船厂的一名海军随舰工程师,现场讲述了蒸汽船的使用场景: 逆水行舟,完全无视风向水流。 只要有煤补给点,续航无限,特别适合内河航运、内河巡逻。在长江、在大运河、额尔齐斯河、湄公河都已得到证明。 商贾和陆军对蒸汽船好评如潮。 海军对蒸汽船评价平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