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无论是黄明远,还是罗绍钦,都坚持自己对产品的想法。 作为一款UGC内容产品,除了面对功能体验上的困难,测试用户和投稿不足,才是点金视频真正难以逾越的高山。 冷启动从寒假时期开始。 点金视频团队每早群发DAU邮件,后来统计了所有内部工作人员的账号并剔除后,第二天邮件的DAU掉了一半。 甚至投稿也可以靠运营喊出来。 投稿率跌了,运营在测试达人用户群里活跃下气氛,问一句“大家最近怎么不发视频了呀”,视频投稿率马上增长10%。 惨淡如此,被临时叫去负责用户运营的纪舒特别怀疑自己。 “不知道每天自己在干嘛。” 当然,她也怀疑产品经理。 “做的产品功能这么差,我去粉丝群里拉新,人家根本不理你。” 测试阶段,有位在国外留学的技术流KOL【何同学】是纪舒的粉丝。 他在体验点金视频后,毫不客气地回绝了入驻邀请。 “这款产品太简陋了,就这破车还想上高速?” 不过纪舒没有气馁。 “我没因为他说这些话就不搭理他了,而是觉得你说得很对啊,你给我们提提意见吧。” 当时国内的同类产品,普遍存在音画不同步的问题。 这两三百毫秒的延迟,普通用户觉察不出来,【何同学】给很多同类产品提过意见,都没能改过来。 点金视频团队,在一开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吕锦程牵头,运营、产品、技术和测试嘉宾共同拉视频会。 一个版本一个版本地调,经常改了这个,影响那个。 这时候只能安慰大家先用着,再去想怎么解决新的问题。 为了提高需求反应速度,技术团队主动要求取消提需求的流程,高优和bug追查可随时插入,保证了每周发一个小版本的迭代速度。 在缺乏A/B数据的情况下,为了让技术了解问题,点金视频运营专门拉了一个技术答疑群,让技术和用户直接沟通。 遇到线上说不清楚的问题,测试用户会被邀请来办公室当面聊。 南湖产业园附近美食好吃的传说,逐渐在早期用户圈子里传开来。 “用户就是这么多,我真的对你好,每天跟你聊天,你反馈的东西我听进去,最终体现在产品上。” 早期用户,在一点一点积累着。 点金传媒在线上建立的影响力,同样延展到了新的产品。 不仅仅是点金传媒这些主播,以点带面慢慢辐射,越来越多的新用户给产品提了许多意见。 参与其中的贡献感,支持他们和点金视频一起成长。 当时点金视频团队的工位,在产业园D区3号楼顶层的高台上。 运营和产品坐前面,技术坐后面。 夜里两三点更新是常事,能量桶里logo的灯灭了,大家还在继续干活。 “这个事儿如果我们不成,就没有人能干成了。” 罗绍钦有次看着走空的顶楼叹了口气,发出这样的感慨。 发版测试到2015年,【何同学】终于觉得满意,不再搬运自己曾发在其他产品上的视频,而是开始用点金视频发原创内容。 像【何同学】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早期用户几乎都是这样一个个死磕下来的。 用户留言普遍认为,点金视频在同类产品里很有新意。 其实所谓的“新意”回归到现实工作中,无非靠着吕锦程站在先知先觉层面的巨大优势,以及工作人员一遍又一遍的打包、测试和沟通。 “还是要感谢吕总的耐心,尽管产品没有什么流量,但是他看到我们还愿意为细节去抠东西,就一直孜孜不倦地去提醒我们朝着哪些方向前进。” 黄明远不止一次这么说道。 公司此前在多媒体方面没有技术积累,在起步晚的情况下想要赢得用户,只有一个笨办法。 ——把功能体验打磨到极致,拿出超用户预期的产品来。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