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五集太女平定天下,安贼身死长安】 光幕之上,安禄山转兵太原,一路顺风顺水,很快就到了潼关之下,而后被高仙芝拦在潼关之外。 李世民舒了口气,在他看来只要有将领能拦住安禄山,这场叛乱就差不多要结束了:“高仙芝凭借潼关之险,据关死守,能撑上半年不成问题,只要等到河朔三镇精兵来援便可化解危机。” 多亏李明锦在洛阳当机立断扣下了封常清,封常清又给高仙芝写了信,高仙芝这才能当机立断从陕郡撤至潼关,保存力量守关。 “中原承平百年,临时招募的士卒都是些乌合之辈,正面对上根本不是叛军对手。”平阳昭公主恨铁不成钢道。 天知道她前面看着站在城墙上的唐军被兵临城下叛军吓得从城墙上掉下来的时候心里多无奈。 就算变成了鬼,平阳昭公主也觉得自己需要吸一口氧气。 武则天忍不住提醒:“姑母,陛下,你们别自我欺骗了,要是潼关能守住,那长安根本不会陷落,安禄山也没机会身死长安。” 平阳昭公主抱着一丝希望:“说不准标题里面的‘安贼身死长安’是指安禄山死于李长安之手呢?” “我观局势,高仙芝靠关而守,背靠长安城,士卒武器充沛,天子坐镇长安,长安又是大唐百年都城,民心稳固,城中粮草虽比不上洛阳,可撑个一年半载应当没问题,足够精锐边军赶过来了。哥舒翰已经带着陇右军南下支援,半载内必定能赶到。” 平阳昭公主谨慎道:“大唐尽占地利人和,这没法输吧。” 李隆基虽说年纪上来以后昏庸了,但是脑子又不傻。 “姑母懂带兵打仗,却不懂人心。”武则天冷眼看着光幕,“李隆基先前最信任的安禄山反了,如今李隆基便如惊弓之鸟一般不相信任何将领,他三番五次命令高仙芝出关作战,高仙芝不从,李隆基心中必定对高仙芝有所猜疑。” 安禄山和高仙芝都是胡人,安禄山反了,高仙芝手握重兵屯兵在潼关却不听圣旨出城作战,李隆基便会怀疑高仙芝私下和安禄山有所勾结,打算一同反唐,打入长安杀了他夺走他的皇位。 人的理智在生死面前不堪一击。 李隆基如今陷入了另一个极端状态先前李隆基对边将毫无防备,一次次加强节度使权力,王忠嗣手握重兵而束手就擒更是让李隆基信心膨胀,他认为没有人敢违抗自己。所以如今安禄山一朝造反,李隆基心中便会又怒又惧,他愤怒自己一向最看不起的杂胡敢起兵反他,又担心不止安禄山一人要造反,生怕其他将领也造反背刺他。 果然下一刻光幕上,李隆基下旨赐死了高仙芝。 平阳昭公主深呼吸,怒火中烧:“这个李隆基简直和李元吉一模一样!” 上一次她见到这么奇葩的操作还是李元吉守太原把太原老家丢了自己弃城逃跑。 李世民本就铁青的脸更加黑了。 李治偷瞄着李世民的表情无端想起了自己曾经刷到过的后世缺德小段子。 李世民一想到玄武门自己杀了兄长就陷入手足相残的痛苦中但是一想到李元吉也死了就释然许多。 虽然是后世人编出来的缺德段子,但也并非全无根据,毕竟自家父皇给李元吉恶谥“剌”,却给了李建成一个不好不坏的谥号“隐”,分明那时候是自家父皇和李建成抢皇位,李元吉只是个从犯。 说李隆基像李元吉李治暗自吸了口气,姑母骂的可真脏啊。 等等,李隆基好像是自己孙子来着。这下李治脸也铁青了,抬头看了一眼武则天,从老婆脸上看到了同样的屈辱。 二人不约而同把能杀人一般的视线投向了李旦。 李旦嘟嘟囔囔:“儿哪里管得了他啊。” 他为什么叫唐睿宗,就是因为他识趣。老娘想当皇帝他就退位让老娘当,兄长想当皇帝他就谦虚让兄长当,儿子想当皇帝他就退位让儿子当。当年他妹妹太平公主和儿子李隆基在朝堂上打得不可开交,他见势不妙立刻传位给李隆基跑路,这才能安稳活到老. 李旦的处事哲学就是只要我逆来顺受,就没人能找出理由杀了我。 “父皇,如今还有希望守住长安城吗?”李治忧心忡忡询问李世民。 李世民眼珠冰冷转了半圈:“朕能从昭陵里钻出去平乱吗?” 李治懂了。 他爹上他爹行,但是他爹上不了,他孙子不行。 【… 李隆基连夜召集六军护送他仓皇逃离了长安城,大唐的皇帝抛弃了长安,此时长安百姓尚且在睡梦之中,不知道他们的君王已经抛弃他们独自逃跑大唐百年的强盛一夕崩塌,半壁江山沦陷,此时,早已虎视眈眈的吐蕃也趁虚而入,攻占河西走廊. …】 朝阳升起,赤红的日光撒在太庙屋檐上,如血一般残酷。宗庙社稷,江山百姓,通通被李隆基抛在了身后。 厅内鸦雀无声。 所有皇帝的脸都黑沉如水。 没有一个皇帝愿意看到自己经营了一生的江山一息之间由盛转衰。 翌日,发现帝王已经抛弃都城逃走的长安城叛军未至就陷入了一片慌乱,城门大开,无数达官贵人和百姓争先恐后逃离这座注定沦陷的长安城。 一道发鬓斑白的身影站在了长安城门之前,李适之带着数百将士,螳臂当车,消失在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叛军之中,连一点涟漪都没有溅起。 李世民眼眶通红,涕泪连连:“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我李唐皇室到底还有血性。” “稚奴,你的孙子差承乾后人远矣!”李世民斥道。 李治抬不起头来,只能感慨一声:“儿不如兄长。" 李世民抬眼看了一眼光幕,李隆基那张惊慌失措的老脸浮现在光幕上,气的李世民脑壳一抽一抽疼,头风都要发作了。 当年东突厥颉利可汗都带兵打到长安城四十里外了,他也没想过弃城逃跑啊。而是暂且服软,和颉利可汗立下了渭水之盟,卧薪尝胆发育了数年之后派李靖苏定方出征把颉利生擒回长安给他跳舞。 他的后人怎能如此懦弱呢? 所幸眼不见为净,李世民把视线移开,打算等李长安出来再看。 左右扫视一圈,眼神不受控制停在了躲在角落的李渊身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