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接下来研发重点放在联合收割机和牧草成套机械上,零部件材料该进口的就进口,明年采收季的时候我要看到产品上线。” “是!” “生产线那边的负责人呢?拖拉机可以下线生产了,内燃机也同步进行推广。” “好。” 望着郭阳离去的背影,研发中心的众人松了口气。 现场也恢复了嬉闹的模样。 关程看着这一幕,带着两名工程师,就去忙活联合收割机组装去了。 对,就是组装。 他们的多缸机技术水平已经能满足对配套性能要求比较高的联合收割机。 而最关键的发动机都解决了,其余的又能有多难呢? 只是有些人混日子混习惯了。 …… 郭阳又在丰凯呆了两天,才等到出差归来的余洪海。 “我怎么感觉你又胖了两圈。” 余洪海笑着说道:“和各级农机部门打交道,每天都是大鱼大肉,喝的酩酊烂醉,怎么能不胖。” “战果如何?” “说不上来好不好。” 余洪海摇了摇头,仍不住大倒苦水。 “我看啊,农机补贴资金早晚得成为厂家、经销商、农机主管部门、用户这四个环节的利益博弈。 国家有全国的农机补贴机型目录,每个省也有自己的补贴机型目录,甚至有的市上也有。 各级部门利益上的分歧太大,生产企业的营销成本无形之间就抬高了。” 郭阳也听懂了,大概意思就是茶水费多了。 余洪海继续说道:“有的地方还拉着我商量,农机补贴目录上的价格定高点。 比如说我们的50马力拖拉机,市场价41500元,目录上就定为45000元,补贴金额7000元。 最后得利的时谁?又损害了谁?” 郭阳默然, 这样一操作,农民购机者实际得到的购机补贴就少了一半。 农机生产者也没赚。 但生产厂家、经销商又不得不重视这一块,补贴农机在某些地方能占到市场容量的50%-60%。 钱都拿去给茶水费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