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陆父陆广胜和陆母也是欲言又止的模样,儿子早就到了结婚的年龄,但早些年事业不顺,近两年才好些。 想搬出去谈何容易。 他们这山沟里,有出息的人是不少,把家里拖入泥潭的也同样有。 但在家里盖新房,更不是明智的选择。 陆汉斌笑道:“不修了,爸妈,开年你们和我一起搬出去住吧。” “搬哪儿去?” “外面房租贵吧!” “汉斌,你爸两口子都60岁了,出去找工作也不好找。” 陆汉斌看着两老,笑道:“今年攒了些钱,准备在我工作那边城里买套房子。” “在城里买房子?”众人尽皆讶然,沉默了一阵后,又是一阵感慨。 “果然还是要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啊!”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幼年时长辈就是这样教的。” 在缺水缺矿甚至缺风的山沟里,读书,然后搬出去,才是最好的出路。 陆广胜听儿子说要在城里买房,沟壑纵横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好!好!” “你这两年寄回来的钱,还了欠款,我们还给你攒了些,都一起给你。” “对,在外面买,我们两老的就留在村里就行了。”陆母也紧着说道。 陆汉斌皱了皱眉,“不行,你们得和我一起出去,还留在家里干啥?” 陆广胜说:“我们出去不是凭白给伱增加负担吗?” “家里也还有头黑驴呢。” “你们不出去的话,那我也没必要买房子了啊,我现在在公司有提供住房。” 两老顿时就急了,眼看着要吵起来,旁边看戏的村民向陆汉斌问道:“汉斌,你在外面做啥呢,还是种子公司吗?” “没了,我现在在民勤治沙。” “治沙也能赚钱?” “有大老板投资,现在还没赚钱,以后肯定能赚钱的。” 说到这,陆汉斌扭头看向父母,“爸妈,你们要嫌没事做,或者担心拖累我,也可以和我一起去治沙,每个月都有工资的,一人四五百块钱一个月还是有的。” “四五百一个月?” “那挺不错的了,两个人就有近一千块了呢。” 陆父说:“别人能要我们吗?” “要,肯定要,我们公司现在我说了算!”陆汉斌自信的说道,这破房子,实在是住不了人,说不定哪天就塌了。 看父母意动的模样,他又添了把火。 “买了房,还要钱装修,根本就没钱来结婚了。” 谈到结婚,两老才松了口,陆汉斌又磨了几下,才算是让两老同意下来。 在这过程,他也详细的介绍了他的工作。 让沙海变绿洲,最多时手底下有几万人,有几百台机械,见过大领导,上过新闻报道,在全国人民面前露了相…… 村民眼底惊讶的神色藏不住,消息也很快就传了出去。 还清贷款,城里买房,高收入,大领导,管了几万人……能让村民围在一起讨论好一阵。 在附近的村子,供一个大学生四年的学费可能是一个家庭年收入的三四十倍。 但举家负债读书的例子仍数不胜数,商业贷款+助学贷款也曾将不少人逼上绝路。 陆汉斌几年时间,不仅还了欠债,还要买房走出去,成了不少人的精神食粮。 陆汉斌也感觉父母的腰杆子直挺了不少,每在村里呆一天,这种感受就越深。 陆广胜不再坐在昏暗的屋里抽旱烟,而是喜欢到处走走逛逛,逢人就问好。 还主动到李婶家里,去送上了些儿子买回来的零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