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给朕来个超级加倍-《汉武帝禅让,求我登基》


    第(2/3)页

    在此之前,汉朝的平均亩产量是一石半。

    没错,就是一石半,可别以为一石就是一百多斤,真要是能有这个产量的话,刘彻便是做梦都会笑醒。

    汉代的一石只有约27斤,是市斤可不是公斤,也就是说,一亩地的平均产量也就只有四十斤左右。

    起初的时候刘破奴也很怀疑,他怀疑老祖宗们到底是怎么玩的,每天都蹲在田间地头,一亩地怎么就只种出四十斤左右的粮食了呢?

    这特娘的很不科学啊,在后世就算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门外汉去种地,一亩地也不可能只有四十斤粮食。

    直到后来刘破奴才知道原来是自己误会了老祖宗们,不是老祖宗们不会种地,也不是老祖宗们不务正业,而是这里面他是有偏差的。

    例如说汉朝一亩地有多大呢?

    汉朝虽然大小亩两者并用,但是大多数地方都是用的小亩,直到汉武帝后期才逐渐转变为大亩。

    也就是宽度为一步,长度为一百步,六尺为一步,一尺约合23厘米,算去吧……

    大亩则是二百四十步。

    算来算去,基本上现在的三亩半才能跟后世的一亩大小差不多大。

    所以在换算一下,若是按照后世的计量来计算的话,一亩地的产量差不多有一百四十斤,也就是五石左右。

    自打刘破奴搞了水利系统之后,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变的更好了,所以产量也提升了不少。

    以往区分上中下田的标准现在已经不怎么试用了,几乎是凭借着这一套水利系统,硬生生的将大汉七八成以上的耕地都给变成了上田。

    虽然没能让产量翻倍,但是下限却提高了不少,几乎每亩地的增产都在半石以上,具体增产多少还是要看百姓自己是否用心。

    “嗯?”刘彻忽然发现了纸上的一处错误,当即指正道:“菽的产量错了吧?”

    “没错!”刘破奴看也不看的便快速的给出了回复。

    “这怎么可能没错?别的农作物连续耕种每年产量都会下降,空白的地方应该是休耕了吧?为何菽连续五年都有耕种,且产量并未明显变化?”刘彻一脸较真的看向刘破奴。

    “这我哪知道?数据是我让各地太守从本地找来的,虽有误差,但误差应当不大,各地因为环境有所不同,所以实际的产量也有不同,我去掉了产量最高的几个地方,将余下的取了平均值计算出来的,这套数据虽然也未必就是准确的,但是作为参考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刘破奴双手一摊,遇事不决就推给下面的太守。

    反正刘破奴是真的下令让他们下去调研上报真实的情况了,至于他们是不是真的下去了。

    刘破奴认为大概是真的下去了,毕竟好歹也是太守,身边的狗腿子还是很多的,又不用他们亲自去下地搜集数据,只需要派人通知各县县令就行了,而各县县令手中本来就掌握着所有的详细数据,只需要将他没有统计的几个数据去让各乡统计一下就行了。

    这事儿虽然看似麻烦,实际上也就那么回事儿,而且朝廷只是做个统计,大家也都知道刘破奴的风格,自己若是做的出色一些,说不定就直接上达天听了,所以在这件事情上还是没人愿意造假的。

    “这事儿我也打听了,后来也想了很多,你说这草木灰能够增加土地的肥力,虽然效果微乎其微,但他确实是有所增加的,粪便也能够增加土地肥力,而且效果显着。之前我还让人将一部分秸秆留在了地里埋在下面,单一的来看好像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跟周围的对比过后又发现,区别还是有一些的,虽然增加的产量只有不到四五斤左右,但那也是增产了不是?”

    “而且根据种植菽的百姓耕种习惯来看,大多数人都是选择从根部将其隔断,上面带走,下面留着,所以我就怀疑是不是菽的根部有利于增加土地的肥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