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古代科举日常》


    第(1/3)页

    第890章

    杜锦宁倒是想少公干,多陪自家的可家的小家伙,无奈她只在家里歇息了一日,就有人上门来了。

    来人是陆九渊三人。

    “您说什么?皇上封了您做教育部尚书?彭先生和史先生做了主事?”杜锦宁震惊得瞪圆了眼睛。

    坐在杜锦宁对面、乖乖跟娘亲学认字的齐自蹊见状,也跟着瞪圆了眼睛。

    他的眼睛本来就又大又圆,这一瞪,两只圆溜溜的眼睛似乎占了小半张脸,实在叫人忍俊不住,燕姑姑和春禾等人忍不住“噗嗤”笑出声来。

    杜锦宁这才看到儿子那可爱的模样,笑着伸出手去摸了摸他的小脑袋。

    齐自蹊见娘亲笑了,也弯了弯眼睛,不过仍然好奇地看着陆九渊。

    陆九渊却顾不得逗弄齐自蹊,满脸复杂地点点头:“皇上说,教育部是公主你提议建立的,他也搞不懂应该怎么做。本来让你来做这个尚书最好不过,但你做了大司农,再做教育部尚书就不大好。所以把我赶鸭子上架,做这个尚书。我倒是推辞了,但皇上一言九鼎,不愿收回成命,我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下来。这不,就来跟你讨主意来了。”

    杜锦宁:“……”

    燕姑姑见状,便朝齐自蹊招招手,示意他跟自己离开。杜锦宁要做正事,他们自然不好留下的。

    谁知齐自蹊不愿意,摇头摆手地拒绝:“不,我要听娘说话。”

    她觉得自己做到这一步,也就很可以了。至于如何执行,细节怎样,应该如何根据这时代的特点来改进,那都是赵晤和他智囊团的事,跟她再无干系。

    虽说杜锦宁许多高瞻远瞩的建议给赵晤带来了“鸿庆盛世”,但如果皇帝不是像赵晤这样开明且锐意进取的明君,杜锦宁也不会这样尽心尽力地替赵晤着想,给他出许多主意。

    “好罢,来,我跟你们说说我的构想……”

    陆九渊以前没当官,并不是真的淡薄名利,只不过没有机遇罢了。哪个男人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呢?现在三人还不到五十岁,身体健康,精力也还好。此时得了这么一桩差事,那真恨不得将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投进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