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章 第一可爱(二合一)-《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好。蹊哥儿加油!”杜锦宁冲着儿子挥了挥拳头。

    这群人刚造车的时候,直接就用一个铁圈做轴承,后来慢慢改为两个套圈,最后在杜锦宁的引导下,加入钢珠,做成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这次就是试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效果。

    最后这场争执以杜锦宁出三万两银子,占项目的三成利润为结局。这个项目不仅包括自行车,还包括杜仲胶制品。

    杜锦宁摸摸他的小脸:“等你六岁,就要进宫去做五皇子哥哥的伴读了。到时候每天都能跟五皇子哥哥玩。”

    项目组的官员可是知道成本的,他们自己还参了股,因此就觉得一辆自行车至少要卖几千两银子,方才不亏本。所以十分不赞成杜锦宁冒然生产三百辆。

    齐慕远忍不住泼他冷水:“可你皇舅舅说,你五皇子哥哥才是天底下最可爱的小孩儿。那你俩到底谁最可爱呢?”

    研究杜仲胶,研究钢材,研究轴承,费可不低。做到一半时,户部尚书可没少去赵晤那里哭穷,朝臣们的意见也挺大。

    “没错。”杜锦宁道,“你也看到了,我们正在进行一场改革。这些机器被制造出来了之后,还需要有人去管理、维护,这些都需要人手。同时,我们还会研制更多的机器,这也很需要你们这些喜欢格物学的人。”

    杜锦宁又哈哈大笑起来,摸着齐自蹊的头道:“儿砸,说的真是太对了。你在爹爹和娘亲眼里,就是天底下最可爱的小孩儿。”说着又戳戳齐慕远的腰。

    齐慕远父子俩还没怎么样,毕竟他们陪着杜锦宁来看过不少遍了。可章鸿文的眼珠子差点瞪了出来。

    他们这批人,出身会比正经科举考试考进来的人要差一些,相当于同进士,但仍是朝庭官员,是技术官员。

    “自行车。”齐自蹊小朋友抢答道。

    “楚王好细腰,全国皆饿死”。皇帝和领导们的倡导力可不是盖的。流行风尚是怎么一回事,想想宁国长公主的茶道就知道了。现在不光整个大宋,便是日苯和高丽都在兴茶道。茶叶和茶具赚的钱真是海了去了。

    章鸿文急着回去复习,跟几人告辞,径直回了会馆。

    “我想五皇子哥哥了。”齐自蹊道。

    “就按这个做三百辆出来吧。”杜锦宁道,“价格你们自己定了之后,报皇上定夺。”

    当然,杜锦宁从不吃独食。她从这三成股份里拿出两成,分给项目组的官员,由他们自愿购买。不愿意买的可以让给其他同僚。如果没人要,她就包圆。

    效果自然是十分显著的。

    十万两银子能让一个国家的财政部长皱眉,这在古代不是一个小数目。这里面包括雇人去寻找杜仲树、买山头种植杜仲树、采收杜仲胶,研发轮胎,从钢材项目组购买昂贵的钢材,以及各个部件的研发与生产。

    大家都禁不住笑了起来,附和道:“小郡王说的对,肯定选自行车。”

    户部尚书被杜锦宁说得脸红一阵白一阵。

    齐自蹊跟看智障一般看着他爹:“爹爹你这个问题都搞不懂吗?每个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可爱的。”

    “公主,下官觉得,这车已经成功了。”前面那个骑车的官员激动地道。

    齐自蹊会意,赶紧跟杜锦宁汇报自己的骑行体验:“娘,车车很舒服。不像上次,摇摇晃晃的,晃得我头晕,还特别响。”

    “不,是皇上的手下,朝庭的一员。”杜锦宁道。

    “进宫吧。”杜锦宁道,“要跟皇上商量一下自行车的定价问题。”

    章鸿文抬起眼凝视着杜锦宁,久久不语。

    杜锦宁知道他们顾虑什么,给他们分析:“这车我打算就卖一辆马车加一匹马的钱。你们想想,马买了之后,要专人伺养,会老会生病,成本高,使用期短。咱们的自行车,能一直用十几年,平时就费些力气,不用精力去伺候它。两厢一比较,换了是你,你愿意买自行车呢,还是愿意买马车?”

    见大家都点头赞同,她又道:“一旦官员都乘自行车上朝了,京城有钱的富户们是不是也得赶潮流买上一辆?要是咱们再给京城府尹提建议,让他倡导百姓都乘自行车出行,还京城一个洁净的街道,打造一个整洁的京城。中等人家是不是也要把马车换成自行车呢?少用马,朝庭完全可以不去跟夏金贸易,看他们的脸色了,皇上肯定支持。这么说起来,大家还觉得三百辆自行车多吗?”

    “是吧?我也觉得我是天底下最可爱的小孩子。”齐自蹊得到娘亲的夸赞,十分得意。

    说着,她跟齐慕远、齐自蹊和章鸿文,又去了隔壁院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