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 石英砂-《娇软王妃和她的冤种王爷》


    第(2/3)页

    “那太好了。”万事俱备,裴卿愉快的递给这孩子一本书,“这里是《种鸡饲养手册》,我们一起来学习怎么样?”

    就这样,游牧民族出身的东珠,开始了在昔县当养殖场管理员的日子。

    起始规模:五百只蛋种鸡,五百只肉种鸡。

    而在东珠努力搞人工孵化的这些日子里,昔县的河道也终于开始动工开挖了。

    曾强已经从棉花地宿舍搬了出来,他现在就住在河道边的窝棚里,每天泡在工地上,给裴卿提供了每日不下五十担的河泥。

    昔县非常缺劳力,来应聘挖河工作的都是在务农间隙抽空兼职的人,以及老幼妇孺——壮劳力要么在种田、要么在挖矿、要么去跑商,留下来的人自然要承担更多的工作。

    好在昔河的疏通工作工期不紧,瑞王府也不允许出现工人过劳的情况,每天挖够一定数量的河泥就收工,佛系而弹性的工作,似乎单纯只是为了给昔县人增收?

    实则,裴卿拿挖出来的河泥当一般等价物,都给兑换了石英砂。

    石英砂是制作玻璃的主要原料,一般都来自海砂,但昔县并不靠海,因此这种矿藏只能依靠系统兑换。

    兑换来的材料现在都堆积在县城里面的玻璃工坊里,工坊里有几个琉璃匠人,是新近由黄家商队秘密的替裴卿聘来的。

    毕竟,只有皇宫里面才用得起琉璃,匠人们都被内务府严格把控,能偷出来的这几个匠人, 还是用的死遁脱身、注销匠籍的方式。

    所以,价格高昂远超珠玉的琉璃在本朝是非常稀罕的,稀罕到平民根本没有听说过。

    当然,它的售价也是普通人不敢听说的。

    别说偏僻的瑞王府,就是京里的王府也没几个拥有琉璃器的,它们都在宫里!

    前朝盛唐,陶瓷业得到极大发展,南方青瓷、北方白瓷成为日用容器的首选。

    而宫廷多用金银器皿,琉璃器也多了起来,在唐朝元稹《咏琉璃》中描写“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就传达出当时琉璃灿烂如玉的诱人风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