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汪汝迁回到大宅,没直接回客栈。 这会儿不早了,天黑,但银秋城是亮的。 才买的宅子,侧门挂了一对灯笼。左右的宅子以及街对面都十分亮。 汪汝迁进门,下了马车,和刘采到后边。 后边院子的屋里,好多人在,就像等他们。 丫鬟打水来,小厮服侍,又有甘氏准备吃的。 汪汝迁心想,都等着听故事,现在,全城怕是都想听。 或许有恼羞成怒的,和汪汝迁有什么关系? 接下来,是衙门的事,县尊的事,他回的算早了,坐下来吃。 甘氏准备的是一大碗牛肉面,夜里吃饱了还能忙半夜。 毕竟冬天夜长,这天冷了,吃得饱省得夜里冻醒。 野蔓几个人坐在一边,商量着事儿。 大家都挺耐心的等着汪汝迁吃完,再摆好了,听故事的姿势。 汪汝迁今天折腾一天,挺累的。但回来了,吃饱喝足自然就放松了。 还没来得及回味,只知道有很多能回味,见到了同知、知州、还有一些人。 看过之后,真就那样了。 汪汝迁是年轻,积累不够,他不需要照年份,只要一定的时间,绝对不怕那些。 甚至,只要不一下按死,不论哪条路他都能走出来。 野蔓看着权宦的蜕变,这些都是他成长的养分。 这种人其实非常可怕,一旦他杀回来,富州那些是不够他杀的,海州这么复杂的局面,他以后也不会受了这么大的委屈还只能悄悄回来。 要么没人敢算计他,要么现在都瑟瑟发抖想办法弥补。 汪汝迁不觉得委屈,他先说结果、毕竟过程大概都知道了:“商人诬告,金额巨大,县尊以为当从严处理:杖一百流三千里,并照货物三倍罚之。知州准了。” 众人兴奋! 野蔓挺稳,不会这么就完了。 汪汝迁继续说:“知州要追究同知的事儿。商人不想认,县尊将他带回县衙,这会儿应该是审他。商人那货物价值不到二万两银子,家产不到十万两银子,拿出一千两黄金是很不合理的。” 大家都明白了。 方必健习武、耳朵好:“我好像听到东边发疯了。” 大家静下来。 东边的声音随风就飘过来。 闹的有点凶。 方必健有点怒:“肯定是他家干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