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胖十斤-《元婴老祖穿成炮灰真千金后》


    第(3/3)页

    主子一天担心他们吃的好不好。

    汪汝迁说:“板桥乡那边也可以种,好像并不难。不仅能卖到县城,远一点也可以卖到这边。”

    刘采附和:“板桥乡的船过来,跑快点两天,冬天的菜能放的。”

    汪汝迁说:“以前穷,什么都不敢动。他们可以先种一些,也是习惯种地。”

    做别的不一定能做好,菜种出来多半能卖掉。

    富州固然也有人种,但现在显然是种的少、吃得起的人多。

    野蔓说:“要像这边,种得好,价钱下来,有更多人、待客的时候都会买一点。”

    众人点头。

    面子啊,为了面子,再多的银子都能花。

    何况不用太多银子,比如五十文、大概就花得起。

    呆过商队的大概都有些商业头脑。

    刘采说:“谁家还没有个比较重要的客人?只要面更广,菜就不愁卖。”

    曹氏说:“一斤韭菜五十文,一亩地大概能收两千斤,这是一百两银子。”

    刘采说:“盖这么大的房子,虽然不用太好,得三五百两银子,加冬天别的本钱。”

    李崇明说:“冬天能割两茬的,平时种的好,至少也能割五六茬,就算便宜、也不会赔本。”

    汪汝迁算着:“本钱算五百两银子,一年收二百三十两,减去三十两银子的成本,这到三年就有的赚。如果不算房子,一亩地一年能赚一百两银子。”

    好像枫杨村他们种一亩地的韭菜都够了。

    当然韭菜只是打个比方,别的菜也能种。

    冬天里多几样菜,有钱的人、不会乐意天天吃韭菜的。

    青菜二十文一斤,也多得是人买。

    汪汝迁说:“我回去和他们说一下。”

    李崇明提醒:“如果想种,得提早准备。现在是出的时候,去看看人家。还有种子要早准备,房子也得盖。”

    汪汝迁点头:“其实还是一次五百两银子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有得赚。

    但拿不出这一笔银子,就想想罢了。

    万一亏了,那就不只是倾家荡产。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