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简烽抱怨了两句,原地转身看着曹振镛: “把本王在这个节骨眼上赶出京师,父皇他难道真的已经做出了决定?要在这种时候再去改变什么?” 曹振镛明白朱简烽说的事情是指什么,但是这时候只是闭口不言。 朱简烽看着曹振镛不说话,就更加的有些上火了: “父皇他到底在想什么?难道真的打算直接选择那个熊孩子? “父皇他难道要推翻仁武以来的祖制吗?难道他不记得建文旧事了吗?” 曹振镛眯着眼睛叹息说: “殿下,建文旧事可是要慎言啊,您将自己置于何地啊? “臣观陛下的想法,最多不过是‘好圣孙’而已。” 朱简烽顿时反应过来,“好圣孙”,是指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 朱瞻基的爷爷,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对他的长孙朱瞻基的评价,就是好圣孙这三个字。 以至于后来很多人都认为,是好圣孙朱瞻基讨到了爷爷朱棣的欢心,才帮助他的父亲朱高炽保住了皇位。 现在的大明皇帝世系,正好都是朱瞻基的后代。 这让朱简烽更加的烦躁了,长期积累在心中的压力彻底爆发,以至于有些语无伦次的失态了: “这也不合祖制啊!二哥他已经四十五岁了! “世祖之后的列祖列宗,登基年龄最大的也才三十八岁。 “其他祖宗都在二十八到三十二岁啊,父皇怎么能选择四十五岁的二哥啊! “关键是,二哥他有什么能力?他哪里能够比得上本王!” 曹振镛苦笑着轻轻摇头说: “殿下,其实没有你说的这个祖制,那些都只是惯例而已。 “关键是,世祖皇帝有言,祖制就是只要有利于江山社稷,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一切祖制皆可变。 “就算是真的有祖制,陛下也能搬出这一条圣言来修改。 “二殿下的能力相比您而言也许不算特别优秀,但是终究是完全通过了所有考核与实训的。 “最为关键原因,还是二殿下有个好儿子,彻底的抓住了陛下的心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