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发展-《大秦人皇》
第(2/3)页
如今大秦除了国库中的钱银有些羞涩之外,大秦的粮仓甚至没有因为统一草原而大量减少,反而要新建粮仓才能储备下如今这么多的粮食。
而粮食的大爆仓,带了的结果就是粮价暴跌,导致了无数粮商濒临破产了。
这个时候,萧何的才能体现了出来,萧何在说服了始皇帝之后,开始大量购买粮食充入新建的粮仓当中。
萧何心里始终贯彻着一句话,那就是大秦手中的粮食越多,大秦的天下才能愈加的稳固,也就是后世的粮食安全等于国家安全理念。
其实,大秦帮助了这些粮商也是稳定了自己的税收,毕竟只要这些商人活着,就要交商税。
如果秦羲在的话,一定会趁机建立一个大秦掌控之中的粮食大商会的,到了以后控制粮食的价格也就会简单很多。
当然,秦羲虽然不知道跑哪去了,但是还是关注着家国大事的,每每都会通过暗卫将自己的信送到始皇帝的手上。
但是始皇帝扭头想要靠暗
卫寻找秦羲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秦羲的影子。
所以,在两个月之后,大秦主导的大秦粮食商会成立了。
这个商会,完全以大秦朝廷为主导,以农家为基础,就是大秦的第二个粮仓。
大秦粮食商会的成立,也代表着大秦皇帝不用下诏规定粮食价格了。
这样的好处有两个,一个是不会让皇帝在粮食价格上摇摆不定,最终定下的价格只能养活一部分人,但是要饿死一部分人。
一个则是大秦可以完全掌握整个大秦境内的主动权,任何粮商在做买卖的时候都要想大秦粮食商会看起,否则根本做不了粮食生意。
与此同时,朝廷上也展开了关于东北地区的一次讨论。
秦羲只是在写的信中写了一句,东北地区的平原,可以作为大秦的第三大粮仓,顿时就让朝廷议论开了。
在这个时代,所有人对东北地区的映像就是气候寒冷,原始地带,连草原民族都宁愿呆在草原,都不想去那里。
所以朝廷上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对秦羲的表示支持的,一种则是表示反对的,认为这只是在浪费大秦的资源。
虽然说,太子长河地区的开发,确实为大秦创造了一个巨大的粮仓,但是太子也不可能全对的。
而且,如今大秦的粮食已经是过剩了,没必要再去开发一个存在未知数的地方,完全是没有意义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