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萧行严气了个仰倒,差点没吐血。 这是报复他是吧,好得很。 等着,等他能动,他定把她那一罐子果茶都喝个精光,一滴不剩。 等大家都歇得差不多,温梨让影墨和影从一人挑了一担跟她走。 瞬遂和胥昭则一人扛着一个箩筐跟在身后。 燕儿也慢悠悠拎着撮箕和米筛瘸着腿跟上去。 孙婆婆扶了柳老头进屋,让他去屋里躺着,她出来收拾了廊下小桌上的茶盏。 朝萧行严揖一礼,转身也朝水车坊走去。 她好奇姑娘怎么将这么多糙米都脱成精米? 以前她也试过,但不是太费谷子,就是太费时间,还很容易将糙米捣碎。 一天也舂不出多少精米来。 温梨带了几人来到水车坊,只见简陋的棚子里,架着一架大大的水车。 水车下是一条溪流从溪沟穿流而下,水车坊刚好就建在溪沟和小河汇聚之处。 水车由一根长长粗粗的木头连接,木头每隔一段就均匀镶嵌着几根短杵。 地上挖着六个大洞,每个洞里都放着一个大石臼。 石臼对过去分别立着一块石槽,石槽上卡上一根长长的捣杵。 水车一转动,木条也跟着转,木头山的短杵转起来刚好敲到捣杵末端,将捣杵前头翘起。 等短杵转走,捣杵尾部又会翘起来,转过来的另一根短杵又会再次重复刚才的动作。 捣杵的头部砸下来刚好捶进大石臼内,将糙米倒进石臼内,捶下来的捣杵就刚好反复舂打糙米。 这就是舂米的水碓。 平时不用的时候,就会将捣捶这头挂起来,需要用的时候再放下。 原先这里只是一个灌水的小台子,以前她每次吃完米,都要背着谷子走半盏茶时间去村子祠堂前舂。 舂大半天才舂出一两顿饭的米,费时费力又麻烦。 后来她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地方,为了方便自己,少走一些路,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她花费大半年时间改造了这一间水车坊。 又凭借记忆,亲手画的图纸,完全还原了现世村子里的水碓构造。 但是现世中那水碓只有一个石臼,这里的她改了一下,改成六个,所以她试了很久,做了许多尝试和调整。 这一折腾就是半年。 当然,一开始村里的叔伯们都觉得她是胡闹,不同意她这么做,不然田里的水灌溉起来就不方便了。 后来她拿着图纸去五太阿公那里好说歹说,说了三天这才得来太公一句:让她试试。 五太公都发话了,叔伯们虽然还是不太乐意,但也没法子,由她去折腾。 若建好没啥用,大不了费点力气,再把它拆了就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