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章 十年寒窗喜题名-《陌上风吹不识君》
第(2/3)页
张大叔见我神色平和,便不再多问,只是拍了拍我的后背:“出来就好,咱们先找个地方歇脚,我在槐树下给你占了个好位置。”
我们没再找客栈,依旧在贡院后街的老槐树下安身。这棵槐树有些年头了,枝繁叶茂,正好能遮风挡雨。张大叔从牛车上卸下半捆干草,铺在地上:“委屈你了臣儿,等放了榜,叔带你去吃聚福楼的红烧肉。”
接下来的三天,日子过得格外拮据。
我把娘给的碎银小心分成几份,用布包了三层藏在怀里,每天只敢买两个冷馒头、一碟咸菜,就着街边的井水充饥。
张大叔则去附近的货栈帮人卸货,扛大包、搬木箱,换些铜钱买米煮粥,粥里只飘着几粒米,大部分是野菜。
“叔年轻的时候能扛两袋面粉跑三里地,现在老了,这点活计都累得喘。” 他揉着腰笑道,可我分明看见他额头的汗珠和泛红的眼眶。
夜里我们就裹着旧棉袄靠在牛车上,听周围考生议论考题。
“今年的策论考‘农桑利弊’,可把我难住了!”“我倒是对答如流,就是诗赋差了些火候。” 偶有没考好的学子哭着离开,抽噎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空气里都带着些焦灼的气息。
我把剩下的积蓄都用来买了笔墨纸砚,在槐树下借着马灯的光温习书籍,既是打发时间,也是给自己找点寄托。
张大叔见我坐得住,常笑着说:“这股子韧劲,随你娘。当年你娘带着你逃难,一路上没少受委屈,却从没掉过一滴泪。” 有次他卸完货回来,手里攥着块桂花糕,油纸都被汗水浸透了,硬塞给我:“货栈掌柜家孩子过生辰,赏的!你尝尝,沾沾喜气,保准能中!”
糕点甜得发腻,我却吃得眼眶发烫,把一半分给张大叔,他推不过,掰了一小块含在嘴里,说:“真甜,比蜜还甜。”
终于熬到放榜那日,天还没亮,贡院外墙就挤满了考生和家人,黑压压的一片像潮水。
我和张大叔挤在人群后,踮着脚才能看到榜单的一角,脖子都酸了。
随着时辰渐早,榜单前的议论声越来越大,“中了!我中了!” 的欢呼声和低低的啜泣声交织在一起,有人欢喜有人愁。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手心全是汗,把考篮的带子攥得紧紧的。
张大叔紧紧攥着我的胳膊,指节都在发白,嘴里不停念叨:“菩萨保佑,让臣儿中了吧。”
“往左边点!再左边点!第三排!” 张大叔突然高声喊道,声音都在发颤,像被什么烫到似的。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在密密麻麻的名字里,“晏臣” 两个字赫然在列,旁边标注着 “第三十七名”,墨迹还带着些新印的光泽。
周围瞬间安静下来,我愣在原地,仿佛没听清自己的名字,脑子里一片空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