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林梅突然举手:“厂里那台旧离心机!本来是筛火药用的,或许能改造?” 二十多个工人立即行动起来。 拆零件、改传动、调平衡,当黎明透进窗棂时,一台带着离心盘的压装机轰隆隆运转起来。 新压装的子弹送上试射台时,周大山抢过林梅手中的枪:“俺来!” “砰!砰!砰!” 三十发连射,弹壳清脆地落在雪地上。 报靶员举旗挥舞:“全部命中!散布面比之前缩小一半!” 林梅突然蹲下身,肩膀微微抖动。 陈致远递过棉纱,姑娘抬起泪眼:“主任,我差点...” “差点的不是你。” 陈致远望向车间里欢呼的工人们,“是咱们离真正掌握技术,还差这最后一口气。” 他拾起一枚还发烫的弹壳,在底火上轻轻一点:“现在,这口气续上了。” 沈阳军区装备部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呛得人睁不开眼。 副部长赵刚把质量报告摔在桌上,震得搪瓷缸里的茶水溅了出来。 “某些厂好高骛远!基础子弹都造不好就想搞新弹种!” 他指着墙上那张红星厂的生产报表。 “看看!合格率从52%跌到48%!还有脸申请新弹药试制?” 与会者默默传阅着报表,有人摇头有人叹气。 负责弹药处的老刘试图打圆场:“赵副部长,红星厂毕竟设备陈旧...” “设备旧?” 赵刚猛地拍桌,“抚顺厂用的还是鬼子时期的机器呢!怎么人家合格率能保持在75%以上?” 这时会议室门被推开,秘书抱着个木箱匆匆进来:“部长,红星厂刚送来的试制弹药,说是新开发的7.62mm中间威力弹。” 满场顿时响起压抑不住的嗤笑声。 “胡闹!他们哪有资格研制新弹种?” “怕是又拿复装子弹糊弄人。” 赵刚阴沉着脸打开木箱,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三百发黄澄澄的子弹。 他拈起一枚仔细端详,突然“咦”了一声。 “这弹壳?”他转动着子弹,“没有接缝?一次冲压成型的?” 现场忽然安静下来。 几个老军工凑过来看,都露出诧异的神色。 “老赵,这工艺不简单啊。” 弹药处长老刘推推眼镜,“看底火槽的加工精度,比毛熊原厂货还规整。” 赵刚冷哼一声:“花架子!走,去试射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