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这话的时候,皇上目光柔和悠远,唇角微翘,连他自己都没有觉察,敏感的李太后却是看出了皇上眼底的那抹温情....... 按理说,瓜田案子抓到了现场的嫌疑人,也算是破了,本是欢天喜地的大喜事,但刘知府的头却是更痛了。 海宁这日一进应天府,书吏孟珏就说知府大人有要事相商,让她赶紧过去一趟。 刘知府在屋子里是坐立不安,隔着窗户看到那个纤瘦的青色身影进了院子,他是怎么看都看不出这个瘦弱的书生居然有如此完美的办案想法和老辣的审案经验,居然能独辟蹊径考虑到两案并一案,而且一审一个准,一个无头案子就这么破了;还捎带着破了一个拐卖孩子的案子,一环扣一环,让人不得不服。 不得不承认,皇上就是皇上,用人这方面非常独到,直接让巡按大人免了王稀林的通判之职,改由海宁任通判,而且品级从从六品直接到正六品。 平心而论,这份荣宠这个柔弱的书生当得起,应天府里上下原本对海宁的质疑声也随着案子的水落石出少了很多。 这个新任通判第一把火就免了班头李照,又让一个嘴上无毛的新人吉青代班头,第二把火就是短短时间连破两案。 若说这第一把火就因为班头李照告病假烧得有点莫名其妙让人不服,但第二把火再有人说不服就是找事了,毕竟又晒又潮热的秋老虎的天气里,人家这位通判打扰没在衙门里喝茶聊天享福,而是和众捕快连夜加班部署又亲自加入捕快队伍,亲临一线、与众捕快同甘共苦,这样的通判大人有谁见过? 这叫什么,这叫民心! 若是“王稀泥”还在,这瓜田案根本找不到罗大,要么就当无头案处理了,要么就以刑讯逼供瓜田里的曾三认罪草草了事。 这个宁大人说重刑之下必有冤狱,因此要查找定罪的证据,而不是靠大刑审出证据,就凭这点,让人刮目相看,毕竟一般都不敢这么干!找到了还好,找不到凭白浪费时间和人力物力,有损声誉不说,还得落个浪费朝廷银子的名声。 刘知府暗忖着,若是这个案子还是之前的王稀林通判负责,自己的头肯定不会这么痛了,唉! 海宁也看到了窗前站着的刘知府,自从孙子不见后,刘知府眉间就没有开晴过,看上去憔悴,这些日子仿佛老了许多。 估计自牢里的苏安提出条件后,这个刘知府就没有睡踏实,这不急匆匆叫自己来商量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