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琐事-《小富即安》
第(2/3)页
就这么挑剔的一个人,不知道怎么就看中了他们家的惠云,三天两头的跑来。
薛黎仔细的考较了他的人品,到哪里去。而且据说他之前也说过他挑老婆,不挑相貌不慕家财,就是想找一个情投意和的。至于识文断字这一在别人看来过于苛刻的标准,在薛黎看来却是正常万分,想想他‘精’通文墨,他的老婆如果目不识丁,那夫妻之间能有多少共同语言?又如何情投意合,琴瑟和鸣?而且有识字的姑娘要嫁给他,他也婉拒了,由此可见他并不是以此为唯一标准的,更重要的恐怕还是那句情投意合。
薛黎一直很看好他们之前的关系,两个人哥有情妹有意的,明显到这个村子七七八八的人都知道了,可不知为什么惠云的态度就很另人玩味,她明显是喜欢候渊儒的,要不然也不会平日闲了没事干帮他补补衣服,做双鞋什么地。可是她一直没有明确的表态过,而且薛黎去探她口
现她对成亲这件事明显的不热心,所以让薛黎有点不待他们。
也许是火候不够,感情积累不深吧。薛黎边练字时边想着,等自己跟苏靖一走,家里的事免不了要托付给苏靖的那些兄弟,上面两个都是有家有室忙的腾不开手,自然只有候渊儒最有空,刚好给他跟惠云创造一个接触机会,这样等自己回来的时候。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应该就水到渠成了吧。
薛黎想着想着,提着笔哑然失笑,看看自己这在做什么啊,难道因为太闲的缘故?怎么跟老太婆一样‘操’心着给人家做媒了?摇摇头把这些念头都甩到一边去,静下心来先看看自己刚才写的字。
薛黎看看刚才自己发呆地时候写的字,不得不说比自己往常时候写的要漂亮多了。上次跟薛丽娘‘交’谈了之后,薛丽娘提醒她如果想不被‘露’馅,那就要做好三件事:第一,‘射’箭;第二,兵法;第三。书法;第四,茶艺。
‘射’箭跟兵法,自然是家传的。薛黎问了知道原来薛丽娘根本就不喜欢‘女’红烹饪之类的东西。倒是对军兵法颇有兴趣,平日里看的书也多是看兵书战法。当初薛仁贵写兵书时,她还帮了不少忙呢,所以说她的军事理论素养还是很高深的,只是说到带兵打仗这些实践,薛丽娘倒是坦白,“你没见过纸上谈兵的赵括?哪里可能读过几本兵书就能当将军的理儿。”
郁闷。这不是一古代地军事发烧友么!薛黎当时听她说了平素的爱好时,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这些完全跟她不搭么,她唯一擅长的就是种地,军事,呵呵,她连大将军和将军有什么区别都分不清,至于兵书,只知道有孙子兵法这么一本书。至于这本书地本身,她只知道四个字。“风火山林”。这还是从电视上看到的,要她讲出个一二三四来。不如直接把她当棵箩卜种在地里好了。
反正只回去一天,用不用的上还是一码事,不过再难还是要学的,以防万一嘛。所以薛黎千辛万苦才找来一本孙子兵法,每天在家里逮着空就抄书,心里想着俗话说“书读百,其意自见”,我抄上它个一百遍,应该多少了解一点皮‘毛’吧。
箭法兵书是家传,那书法茶艺就是社会背景所需要的了。“书之盛,莫盛于唐”,唐朝的书法繁荣是后世所无法比拟的。在官方,书学作为唐代学府中六‘门’学科之一,要求应试者必须是‘人才则以‘.时,唐代沿袭前朝例制,设置了专‘门’培养书法人才的弘文馆机构,用以培养书法人才。李世民曾下诏京师五品以上的官员必须到弘文馆学习书法,并委任当时的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为弘文馆书学博士,教授书法。在民间,碑刻之风十分盛行,丰碑巨碣、造像刻石、墓志墓表不可胜数,书法生存有着巨大的空间。
除了这些,唐朝的历代帝王,如太宗、高宗都十分爱好和提倡书法,加上他们都具有非常高的书法造诣,上行下效,书学之风鼎盛。所以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熏陶下的名‘门’仕‘女’,薛丽娘自然也写的一手好楷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