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借住-《小富即安》
第(2/3)页
“谁说不贵了,我看着去年我娘是一斗米换一块糖的。可贵了,买回来只有爷爷一个人能吃,我还是过年地时候分到了三块。”小孩儿咬着手指说道,薛黎倒是一愣,没想到唐朝的糖竟然这么稀罕,仔细一思索便明白缘由,在古代制糖技术并不是很发达,一直到唐朝玄奘法师西游回来,带来印度先进的熬糖技术后才有所改变。等到中国吸收了外来的技术,进一步发展领先于世界时已经是宋朝的事了,所以冰糖葫芦这种东西才在那个时候被发明出来。现在是高宗时期,玄奘法师回大唐也不过数十年时间,以古代的技术传播速度,这种地方当然还在用远古的落后技术,自然是产量低质量差价格贵了。
“不过一斗米也不算很贵了吧?”薛黎拖着下巴问道“不是说长安的米才十文钱一斗么?”
“我不知道。”小孩子摇摇头,正好胡三娘过来听到薛黎地问话,笑着答道“你说的那可是老皇历了。前些年风调雨顺,最低的时候是卖过数十文一斗的价钱,可是这几年又是水又是汗又是涝的,年前的米已经升到了六十文一斗。”
“这么贵?”薛黎不由得瞠目结舌,竟然涨了八倍,政fǔ都做什么去了?为什么没有任何措施。“官府呢,怎么不管管这事?”薛黎下意识地开口问道。
“管?官府怎么管?”胡三娘不解地问道,薛黎语塞,自然不能跟她解释什么政fǔ有平抑物价,维持社会政治经济的只能,只有含含糊糊地说道“我只是想着大伙儿买不起粮,官府总要做些什么吧,要不然人都饿死了怎么‘交’税。”
“这个啊,倒是有。皇帝免了我们这里今年的赋税,可是前年遭了蝗灾,今年没有虫害,但龙王爷又发了怒,正在收庄稼的时候下了半个月的暴雨,收成减了七八,这下别说是税了,连人都养活不活,免了税又能抵什么事。我们这里还好些,我有个兄弟,他们那儿都旱了三年了,早过不下去,整个庄子的逃难去了。”
这么惨,想到自己今年遇到过的,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懂农事,只怕那个庄子是这种下场了。听到她说有那么多人逃难,薛黎只觉得一阵愕然,最后也只能叹息一句“那只怕很多人年关难过啊。”
“可不是么,要不然我家三郎也不会这个时候还进山去。”胡三娘一时也有些黯然,但是很快挥挥手又恢复过来了,“你看我,怎么总说这些让人不快的事。这些也不是我们小老百姓能管的,只求这开‘春’好好的下几场雨就行了。说说你们的事,你们要到哪里去。”
“长安”薛黎答道。
“哎呀我的娘啊,原来你家在长安住,怪不得我说你长的跟我们这些村里的人就是不一样。我听说那长安城可漂亮了,那城墙都是青砖砌的,皇帝住的地方都是拿金子铺的,城里有好多人,什么蓝眼睛红眼睛的人都满地爬的是。”说起长安,这个大婶跟后世自己见到的那些个农村‘妇’‘女’说起北京时一个样子的,充满了光怪陆离的想象,听的薛黎忍俊不禁。
“我离家太久,都有些记不清了。”薛黎笑着摇摇头道,“有空大嫂你去长安看看不就知道了。”
“那么远,我怎么可能去的了。”胡三娘擦了擦手蹲在一旁烤着火笑着摇头说道“我连县城都没去过几次,哪儿敢到那么远的地方。不过大妹子你胆子可真大,敢一个人嫁到这么远的地方,就不怕你家里的爹娘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