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祝队长大破蟛蜞窠》-《热血热土》
第(3/3)页
“你倒说说看祝先生的学问好在啥个地方?”台下有人起哄。
这也是孔先生听客缘好,大家台上台下打朋打惯了,听客知道他有人来疯的毛病,下面越是热闹,他说的也越是精彩。
孔先生跑江湖多年,一张脸皮上的功夫出神入化,厚如城墙拐弯处,这时也不禁一红:“都是老听客,老朋友,我也不开江湖诀骗人了,本人读书读了12年。”
听客顿时哄笑起来,12年,那就是高中毕业,这年头有这个学历,直接进政府机构当个小办事员多好,何必跑江湖,知道他又在瞎三话四放噱头,便都安静的等下文。
孔先生继续道“我是苏州人,家传的评弹,所以我从小就在光裕小学读书,我读书有本事,别人读六年毕业,我读了十二年!到了后来几年,新进学校的先生倒是都要来我这里拜码头,这光裕小学里厢有点啥个历史故事,都在我的肚里。”
台下轰然。
孔先生见书场气氛上来,也觉得浑身有劲,醒木一响继续道:
“当天晚上,有两个小土匪不晓得天高地厚,还要向祝先生开枪。祝先生刚才双手左右开弓,两枪打死老蟛蜞、黑泥鳅,看到还有人不识天高地厚,火气也上来了。这时候有心要显显本事。‘擦’一声,两把快慢机往插到腰带上。嘴里大呼一声,‘枪来!’”
这声枪来却是用来京剧叫板的腔调,声音高且亮,同时人也离开那个夜壶箱改的书案,站到一边摆了个《借东风》中周瑜的亮相,身段功架倒是异常的潇洒漂亮。
听客又是一通鼓掌。
“三个保卫三中队队员,‘哼此哼此’把枪扛来。祝队长一身白袍,捞起大枪。保卫三中队的校刀手已经在枪膛里装了火药十七两半,还有十二两铁砂,三十六颗枪弹。祝先生大喝一声:‘看枪!!’只听噗一声!!”
说到这儿,孔先生心里一惊,背上白毛汗都出来了。
坏了!!方才说的太顺,有点得意忘形,外加中午的高粱酒后劲往上涌,现在不用看都知道自己面孔红彤彤,脑筋昏倒倒,这不……口冲了。
“看枪,只听噗一声”这句是说大书常用的套子词,形容使枪者的枪法极快,话音刚落,便捅了对方一个透心凉。
然而,祝先生用的不是混铁点钢枪,而是82斤前膛火绳大抬枪,这玩意得扣扳机放鸟嘴钩引燃火绳才能激发……
下面已经有人在笑了,但碍于周得同的存在也不敢太过于放肆。
好个孔先生,耳朵里听到台下“嗤嗤”笑声不断,这时候那点老酒都化作冷汗出在了背脊上,他眼珠一转,顺口接上“接听‘噗’一声,扣动扳机,鸟嘴钩应声而动,夹着的火绳点燃火药,‘碰’一声惊天动地的枪响!!”
“大家想想,十七两半的火药!!要多大威力,平时放个高升炮仗,窜到半空,不过一钱二分。十七两半一起爆炸,就是祝先生天生神力也扛不住,倒退三步,‘哎呦’坐倒在地!”
“再看对面两个小土匪,‘呼’一声,被枪轰得飞到天上,像是在放鹞子……”
祝为民恰巧路过门口,听到里面传来自己的名字,好奇心发作,便凑过去。
他脸皮薄,不敢登堂入室,也就缩在门外头的角落里听戤壁书……
刚巧听到这段,顿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良久好菜嘀咕一句“说书的这根门腔实在结棍,我谢谢你一家门,把老子的脚骨发软都能给我圆回来!”
……
这天孔先生大丰收,签子钱“双出百”,这意味着有二百人在听书,创下了六场镇书场的一个记录。
这个记录保持了很长时间,直到后来,沪上弹词大家,有“活金贵升”之称的钱鼎章来说《玉蜻蜓》时才被打破,至于为啥他好好的在沧州不说,偏要跑到这个落乡地方来?
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