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不情之请-《热血热土》
第(2/3)页
“是这样的,下个礼拜是你们第一次来七场,我们镇上肯定有土匪的眼线,所以,这个,这个,”唐福胜一咬牙“我厚着脸皮求祝队长,多带一点人来,枪也全带上,这样好吓吓那些赤佬!”
“呵呵”祝为民不说话,脸上似笑非笑。
唐福胜一拍脑袋,“看我,看我”
说着从怀里掏出两张纸来,往祝为民手里塞。
“一点小意思,小意思,祝先生买杯酒喝!”
祝为民推辞不得只能接过,一看这是周浦大粮行所签发的米票。
这是鱼米之乡的一种民间货币,比不得官方钞票那样印刷精美,但南汇乃至整个浦东都比钞票好用的多。
米票原本是一种交易凭证来源于粮食买卖,收获季节农民将稻子轧成大米后卖给镇上的米行。
能开米行的都是大富之家,几代人的积累,非常可观。
但即便是这样,在秋收新米上市时,本钱也不足以支付全部的收米款。
在以前可以打个白条,等米行把米卖掉后,种粮农民再去取米款,反正都是镇上乡亲,倒也从来没有不认账的事情发生。
而且这白条对农民也有好处,是自带利息的。
若是收粮后一两个月内兑换,那就是按照面值给,要是到腊月可以加两分利息,若是等来年春耕前去兑换,那利息可以给到五分。
江南民间富庶,乡民不急着用钱的话,倒也愿意收白条。
可东洋人进来后,物价一天一变,秋天的100块钱还能买两头牛,到了冬天只能买一头了……
这样农民自然不愿意,但米行手头缺乏足够现金也是事实。
于是便签发米票,载明持票人可凭票随时来米行支取票面载明的大米数量,或者按照时价支付现金。
这样一来,购销两便皆大欢喜。
时间久了,大家发现这米票比钞票都好用,毕竟钞票会贬值,但大米不会。
而且米票单票价值高携带也方便。
周浦这些米行生意做得极大,在对岸上海也开有不少分号,也认自家或者同盟开出的票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