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姜余差点都想骂娘了,不是说好的“人工智能”吗? 这个“智能”也太智能了吧? “就不能超前规划点吗?” 菲菲义正言辞的表示不能! 除非姜余再次进入飞船接受更高等级的知识和科技技术。 姜余一听,顿时怂了。 他早就隐约的猜到了,飞船里面肯定有自己没有发现的未知体。 等自己强大了后,再过去也不迟,现在他的身体素质不够强,那不能够抵御住未知事物的冲击。 而且,他非常怀疑“菲菲”这个所谓的人工智能,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工具或者载体而已。 最新一代的“鲲”,跟之前的“鲲”完全是属于两个不同维度的机型。 之前的“鲲”,基本上没有脱离大众的认知范畴,一眼就可以看出是架大型运输机。 最新一代的“鲲”,则完全颠覆了众人的想象力,不管是从近处还是远处,都觉得这不属于地球上的飞行器…… 它的机身完全抛弃了原始的圆筒造型,变成扁圆形的梭子体造型。 除了前头最上方是驾驶舱区有几块玻璃外,其他区域全部都是一体化成型的,基本看不到铆钉和焊接缝隙。 如果从飞机正面看,很容易发现,这居然又是一种乘波构造体。 “鲲”装备了四具最高功率的风神一号涡扇发动机,比之前的设计还多加了一具。 功率比起之前的安—225的六具zmdb progress d-18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高出了110%的推力。 按照正常推算,它的最大载重比安225多了整整600多吨,达到了惊人的1200吨。 但实际上,“鲲”也只是多了整整200吨而已,最大起飞重量860吨。 尽管如此,它也打破了安225创造的世界纪录。 因为机身尾部嵌入了矢量涡扇发动机,它的长度比之前安—225多出了七八米。 它的机身长度91米,翼展78.4米,机身高度18.8米,最大宽度10.2米。 翼展却比安—225短了将近10米,但由于采用的是大三角翼,使整个飞机的翼展面积,达到了惊人的1350平米。 如果再加上他的机身底部面积,整架飞机的迎风面积达到了惊人的2200平方米。 由于“鲲”引入的多项革新技术,使得飞机尽管空间巨大,但仍可节省了可观的飞机重量。 与安—225相比,“鲲”号的内部机身体积增加了整整60%,但空重却轻了80吨。 尾部机翼采用了上置倾斜25度角三角双垂翼设计。 其实这些还不是最夸张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