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后记、七)-《一枪刺回大唐》


    第(2/3)页

    饲喂、骑乘都很小心,若遇到骑马外出马匹累、病而死时,这个士兵必须做好原因记录,再把马匹、马肉、筋头巴脑带回去,否则就要挨揍:打杖。

    士兵走在沙碛地里,自己也是疲惫不堪怎么办?

    马肉带不回去,就把其它物件带回。这个也做不到怎么办?有记载,某位士兵说马匹死掉,天气炎热,尸体腐败了。那也要把马匹的烙印割下来带回去,以作证明。

    总之,唐代对于当时的“重型坦克”,管理得很细致、很严格。

    士兵骑马出去,并非总是打仗,更多时候是传令,那就要涉及到书牒。

    书牒不用多说,但是官将的署名,有必要提一下。

    为防止有人造假,官将写书信时,要有明确的个人风格:花押。

    简单理解,就可以认为是带有个人特色的签名。比如,最后一个笔画特殊,别人不能注意或者不能模仿。

    敦煌遗书中,有鸟形花押的情况出现——都是高官,比如节度使。

    用什么写?肯定是传统的毛笔。

    但是,后来在西夏国出土的一支笔,已经证明当时开始有了改良的情况。

    一支竹片做的笔,前端有小裂隙。很明显,这是可以蘸墨书写的。所以,在本作品中,有宋通改良记事方式的描写。

    节度使等高级官将的这种书牒,肯定是高规格的。但是一般的书牒,看过之后怎么处理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