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计谋-《凤仪九歌》
第(2/3)页
自先皇身体强健时,范云轻就制举高中,并被其岳父兼恩师房弘芝举荐到了吏部张侍郎的眼前,又由张侍郎举荐给了先皇。也不知怎的,范云轻很得先皇的眼缘,一直到先皇临终都是先皇所信任的宠臣,在朝中威望也极高。
最让她感到头疼的是,先皇让范云轻位极人臣,如今朝中势力已经根深蒂固,大有占据半壁江山的意味,她想撼动,已经很难了。
诸位大臣对于范云轻的插言也已经见怪不怪了,仿佛就该如此一般。
魏振海为人耿直,本就不屑于范云轻这种怀有狼子野心的人臣,自然装作没听见一样。
陆深则面露为难的看了一眼范云轻,又看了一眼殿上神采莫测的赵太后与精神不振的陛下,笑得有些勉强道:“这,恐怕三言两语说不完。”
赵太后忽然觉得陆深顺眼了些,面色有几分缓和,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范云轻,又和善看向了陆深,“那就多说几句也无妨。”
范云轻也不恼,依旧笑呵呵的模样,他知道赵太后向来排斥与丽太妃有关的一切,更何况她的外孙了,这些年陆家谨小慎微,也难怪陆深如此忌惮赵太后。
他很欣赏有能力的人,更何况少年英才,委婉落他面子的这等小事,还不至于让他放在心上。
陆深松了口气,拱手道:“吐蕃兵马强壮,若是单以武力对抗,别说六万兵马,就算是多上一倍,也只有五分的胜率。”
“陆将军这话说的不错,老臣曾率兵与吐蕃交手过,确实很棘手。”魏振海深以为然,拍着胸脯插言道。
陆深朝他笑了笑,继续道:“况且,吐蕃旗开得胜,连攻两州,正是士气大涨之时,益州仓促不敌,将士们正是急躁慌乱之时,此刻硬碰硬,除非调借大量兵力,但一需要时间,二不划算,所以不如以他法制敌,以巧取胜。
《豫》卦所讲‘顺以动’,古人又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吐蕃在边陲蠢蠢欲动已久,益州虽然放松了警惕,但对其大致还是了解的,于是我便派了探子前去探知虚实与其将领,寻找其弱点。
果不其然,吐蕃士卒一开始因轻易攻入益州气焰格外嚣张,而主将与副将则对于继续攻还是稳固守产生了争议,一方认为应该乘胜追击,攻下整个益州,另一方则认为如此轻易入城,说不定是大齐设下的圈套,不如先守住攻下的城池,观望再计。
既然有裂痕,不如使其裂痕渐大,主将英勇,副将谨慎,由此,我便大张旗鼓的将只及对方一半的六万士兵数量张扬了出去,告诉大齐的将士们,二十万援军不日就到,不必惊慌,并勒令他们守口如瓶,不要张扬。
因此,我方将士个个神色轻松,并不急躁,更无出兵迹象,吐蕃的探子自然会回去禀告。”
宽阔的大殿中回响着他朗朗如玉的声音,众人无一不聚精会神,听得入神。
陆深停了一停,轻笑一声,拱手道:“说起来,此计能成也多亏了益州都督李大人,我无意询问他,没想到他对吐蕃这两位将领的性格颇有了解,不过,为保此计万无一失,我还是亲自潜入了奉州吐蕃军营。”
众臣惊讶的面面相觑,不禁此起彼伏的小声议论了起来。
他目光略沉,顿了一下,扬唇浅笑,“好在一切还算顺利,吐蕃主将认为我在虚张声势,主张起兵,副将认为大齐将士精神百倍,沉稳自信,必有诈,主张守,两人起了争执,底下的将领们也分成了两派,一派主攻一派主守。
只要不一心,就有了契机,趁他们矛盾达到了顶峰,我方深夜突袭将他们的粮草毁了一干二净,这下他们便打乱了,尤其是吐蕃主将脾气暴躁,与副将差点打了起来,隔了一天,不等他们粮草补给到位,大齐将士们便又趁天初白之际,火攻吐蕃营地,至此吐蕃损失惨重,连连败退,城池也便被我们夺了回来。”
他说的轻描淡写,仿佛讲述别人的故事一般,但其中的凶险与壮烈只有那些征战的将士们才能明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