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城市与乡村(第一更)-《我拍戏从不看脸》


    第(3/3)页

    但其实只有我知道。

    书记带我们脱贫致富,最后失败的时候,他一个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喝闷酒,那段时间他整个人消瘦的很,我们本来想上去安慰,但是我们村的扶贫队长最后还是把我们叫了出去……”

    中年人的话,仿佛在刘泉生面前构思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身影。

    这个身影看上去虽然不高大,但却足够优秀。

    说起来能够被派到贫困偏远的地区充当村支书的人,又有几个是真的什么也不懂得人呢?

    但是这帮人即便是在生活当中受到打磨,内心深处无比痛苦,他们也不能把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

    因为他们是脱贫攻坚战斗当中,充当在第1线的英雄,他们是真正值得受人尊敬的人,所以很多时候他们的生活即便过得特别的差,他们的日子即便已经到了一个令人困顿的生活当中。

    他们也依旧坚定不移的往前冲。

    “其实也不怕告诉你们,我们书记是一个特别骄傲的人,刚开始来这儿的时候,乡亲们不相信他,而且也不愿意让娃娃去上学,他就一个劲儿的去我们这些人的家里面。

    就在那守着。”

    “他也不跟我们说上学的好处,因为他知道我们寝室已经在很多次听过这些话了。

    他一门心思地说,他会和上面申请资金,也会让娃娃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尽量不依靠家里的钱,但是就算这样,我们村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这么做。”

    “为什么不愿意啊?难道他们不知道孩子们上了学之后以后才能走出大海山,才能去追求自己的好的生活吗?”

    从省里来的沙鸥。

    这个时候是真的不能理解,为什么那帮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和心思了,他觉得有些神奇,甚至觉得有些无可奈何,难道这帮乡亲们真的是头发长见识短的人吗?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他们的扶贫力度到底应该调整到什么程度才能适合他们的工作呢?

    “这个你们不知道。其实我们村有很多人不愿意放孩子去学习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孩子去学习之后家里就缺少了一份劳动力,这平时养牛放羊的工作就没人去干了,而且孩子学习的话就算不用交报名费,凭是什么学杂费啊,伙食费啊,肯定都是要给学校交的,这一点上头肯定是只能补助,而不可能把这些东西全部都抹去的。”

    “除此之外,你们不知道,我们这个小地方,真的太穷了。甚至穷到一个家庭,有一个大学生走出去之后,他就不愿意回来的情况,我们也没必要抱怨,孩子出了山村之后还愿意回来帮助我们这个地方,毕竟我们确实太穷了,但是你想想看,这么多人努力在一起,把一个孩子送出去,然后到时候家里为他借了那么多钱,好不容易供他上学,可是走了之后就不回来,这样的事情对我们这个孙子来说,打击也确实太大了……”

    “怎么会这样?那些上了大学的孩子不会回来报效家乡吗?”

    沙鸥也不是什么想当然的小记者。

    她当然知道。

    这种破事儿是有可能出现的。

    可是不是说乡村的孩子都是很质朴,很淳朴的人吗?他们会做出这样的事?

    “我们这实在是太穷了,确实也没能力让孩子们留下来陪我们一起受苦。”中年人无奈的叹了口气,“所以很多家庭,哪怕是知道孩子们学习之后有可能走出大山,但为了家里考虑他们,只能把孩子们放在自己身前,不让他们去学习,不让他们去读书。”

    “这样也太残忍了吧,孩子拥有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本事,他们也拥有这样的权利。

    那些人这么做,那是侵犯了孩子们的权益,不行,这件事情我必须往上面反映,要不然这样的风气制止不住孩子们就全毁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