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大宋的火器雏形-《乱世南唐》


    第(2/3)页

    “陛下,这......”赵光义指着眼前的景象,哪里有半分修筑皇陵的意思。

    “光义啊,朕觉得,天下兴,百姓苦,天下乱,百姓更苦。我等受百姓供养,便应该体恤他们,以后这身后事,一切从简即可,大修陵寝,无甚必要。昔年,秦始皇,发民夫数十万修建皇陵,又如何呢?二世而亡!若是,多体恤百姓,或许不至于如此。”赵匡胤自知得位不正,易被天下与后世诟病,诸般行事,更得小心翼翼。况且比起皇陵,史书的评价,才是真正的流传千古。

    自前唐安史之乱起,这天下的百姓,苦得够久了,总该过几天安生日子。

    “陛下所言极是!”赵光义点头,若是有朝一日,他登大宝,也一定要爱民如子,当然了,必须得扫平天下之后才行。

    “陛下圣明!”曹彬看差不多了,先拍一记马屁,不然他就跟空气一般,实在无甚存在感。

    “民为水,君为舟,这道理一定要牢记!”赵匡胤这两年,一直如履薄冰,只希望早日荡平这天下,也能过几天清闲日子。

    复又往前走了一些距离,数十名工匠正在忙碌,而其中一人身着道袍,分外惹眼。

    “都小心一些,万万不能出岔子!”道长打扮的人,将拂尘别在腰后,正在指挥忙碌的工匠。

    听见身后有动静传来,这位道长转身,当先入眼的,居然是大宋皇帝赵匡胤,当即赶忙躬身行礼,其余工匠也是一般无二。

    “都免礼,平身吧。鲁道长,准备得如何了?”赵匡胤摆摆手,他今日来,是检验成果的。

    这鲁道长,原本善于炼丹,被人举荐给赵匡胤,还以为能够凭借炼丹术,弄个国师之类的头衔,也算是为道门争了光。

    谁知道赵匡胤对炼丹一点兴趣都没有,反而不知从哪知道,他有一手玩烟火的本事,便让其每日里琢磨这东西。

    话说这东西,本就是炼丹时意外产生的,鲁道长也是从先人典籍中寻得,平日里偶尔表演一下,装一下得道高人罢了。

    后来,便被安排在了这里,除了不能离开,倒是有求必应,赵匡胤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把这玩意的威力发挥到最大。

    鲁道长都记不得被烧毁了多少衣服,就连这眉毛头发都烧了好多次,他也不知道该怎么捣鼓这玩意,反正就是日复一日改变配比,然后再点火观察,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比他初时装神弄鬼的威力强了不少。

    就在鲁道长以为,他该拿着大笔赏银离开这该死的地方时,赵匡胤又调来一批将作营的工匠,听其调遣,就为了将这火药能够真正用于实战。

    若是孙宇在此,一定能够看出,这正是火药最早的形态,虽然比起他最佳配比的颗粒火药差了很多,但是这般发展下去,也是早晚的事。

    他们摸索了很久,总算找到一种可以用于实战的方法,那就是用作床弩的弩箭助推,将其射程发挥到极致。

    原本的床弩,最大射程在三百步至三百五十步之间,若是绑上火药筒助推,便可令射程达到四百五十步左右,至于准头,那就看天意了。

    后来鲁道长跟工匠觉得,这般的代价,就为了射出超远无准头的一箭,大概率能够射中一个小兵或者干脆是空地,这实在是亏本的买卖。

    干脆就又进行改造,将弩箭中间掏空,装上火箭跟引信,而箭头同样是空的,里面装上易燃的火油,外面在绑上浸泡过火油的棉麻。这样一来,便诞生了远距离射程的火箭,至少可以夜间烧毁对方的营帐,制造混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