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一日,杜元铣和刚刚被提拔为天工院匠作司主管的公输凡,一脸忧色地求见苏妲己。 “娘娘,大事不妙!”杜元铣顾不上礼节,急声道,“近日城中多家传统麻布、葛布作坊主联名上书,状告官营‘天衣坊’及民间棉布倾销,致其生意凋敝,工匠失业,难以为继!已有数百工匠聚集在司市衙门外,要求官府给条活路!” 公输凡补充道:“不仅如此,制作龙尾车需大量优质木材、铜铁,已开始与制作兵甲、车驾的官坊争夺原料,负责王室用度的少府也颇有微词。还有……各地诸侯进贡的丝绸、珍玩,因大王近来偏好棉布、奇器,价值大贬,负责贡赋的官员抱怨连连,说长此以往,恐伤诸侯之心。” 苏妲己静静地听着,脸上并无意外之色。这正是技术革新必然会带来的“创造性破坏”。 棉布的效率优势冲击了传统纺织业,新式器械的推广消耗了大量资源,触动了旧有利益分配格局,甚至纣王个人喜好的改变,也影响了上层建筑的经济链条。 “还有……”杜元铣压低声音,“有风声说,西岐那边,伯邑考返回后,西伯侯姬昌并未有任何斥责商朝的言论,反而下令在西岐境内鼓励农桑,整顿吏治,并……并似乎也在暗中探听我天工院流出的一些简易技术,比如那改进的纺车之法。” 苏妲己眼中寒光一闪。姬昌果然老辣!他不直接对抗,反而借力打力,利用商朝技术革新带来的社会波动,巩固自身“仁政”形象,甚至试图吸收这些新技术来增强西岐的实力。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对手。 “本宫知道了。”苏妲己语气平静,“意料之中。” 她走到窗前,看着宫苑内忙碌的景象,沉思片刻,转身下令: “第一,告知那些上书的手工作坊主,朝廷可提供低息借贷,助其转型,学习棉布纺织或转向更高端的丝绸、刺绣工艺。同时,天工院可派出工匠,指导他们改进现有麻葛织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愿意转型者,官府优先采购其产品。” “第二,龙尾车所用木材,转向采购民间特定树种,不得与兵甲争抢官林。所需铜铁,命少府开辟新矿,或鼓励民间报矿,朝廷高价收购。同时,天工院需立项研究,能否以陶管、石料部分替代金属构件。” “第三,诸侯贡赋,可灵活变通。仍以传统珍玩为主,但朝廷可明确表示,若有诸侯能进献优质木材、矿料、或特有作物种子、善于水利农耕的巧匠,其价值等同于甚至高于珠玉。引导贡赋转向实用资源。” “第四,”她看向杜元铣,目光锐利,“加强天工院技术管制。关键器械图纸、核心配方,一律编号存档,匠人宣誓保密,严禁外泄。凡有私下与诸侯交易技术者,以叛国论处!至于西岐……”她冷笑一声,“他们想学,就让他们学些皮毛好了。真正的核心,他们拿不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