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发现,这个女子绝非简单的巧言令色,其思维之敏捷,逻辑之严密,对人心把握之精准,远超常人。她不仅化解了自己的质问,反而将了自己一军。 眼看局面僵持,气氛越发紧张,一直沉默不语的比干,知道不能再坐视下去了。他深知闻仲的脾气,也看到了苏妲己的能力和背后代表的变革力量。 若让这两人彻底对立,商朝将立即陷入内耗,无需西岐来攻,便会自行瓦解。 他深吸一口气,走出班列,来到闻仲与苏妲己之间,面向纣王和众臣,朗声道: “大王,太师,苏娘娘!请容老臣一言!”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这位七窍玲珑心的王叔身上。 比干先对闻仲拱手:“太师忠心为国,刚正不阿,所见乱象,亦是老臣心中所忧。太师之言,振聋发聩,老臣深以为然!” 这话先肯定了闻仲,安抚了这位老臣的情绪。接着,他转向苏妲己: “苏娘娘入宫以来,推行棉政,设立天工院,于民生确有实利。龙尾车增灌溉,棉布御严寒,此乃老臣亲眼所见,百姓亦受其惠。娘娘‘固本强基’之论,老臣亦觉颇有道理。” 这话又肯定了苏妲己的贡献,显示了他的公允。 然后,他话锋一转,面向全场,语气沉痛而恳切: “然则,如今之大商,内有权奸未除,外有强邻虎视,实乃危急存亡之秋也!太师乃国之柱石,娘娘有安民之才,皆为国朝不可或缺之力!若因政见之争、新旧之辩而相互倾轧,岂非亲者痛,仇者快?正中那西岐姬昌下怀?!” 他最后一句,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西岐的威胁,是悬在所有人头顶的利剑。 比干继续道:“老臣愚见,当此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太师之刚正,当用于肃清朝纲,整饬军备;娘娘之才智,当用于发展百工,充裕国库。二位若能摒弃成见,同心协力,一文一武,一内一外,共辅大王,则我大商或可焕发生机,抵御外侮!若继续争执不下,则社稷危矣!” 这一番话,高屋建瓴,跳出了具体的对错之争,从国家存亡的高度,提出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合作方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