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虽说她多数不会应邀,但是也总不能一次也不去,然后帮这个诊了不帮那个也不行,干脆就直接点,谁想求诊的就去春华堂,谁先交了诊资就先看谁。也不出诊了,凌蓁直接在春华堂接诊,每日一个,每五日休息两日,跟上班似的。 诊金直接定在了五千两。 为什么比在桂城贵这么多? 京城人士不缺钱啊! 凌蓁更不缺钱啊! 所以这五千两不是冲着挣钱去的,那就是一道门槛。 一道不是真得了别的大夫看不了的病、而只是见太子妃推崇所以犯了眼热症想考验考验凌蓁是不是有真本领的门槛。 当然了,要是真是不在乎用五千两打水漂的,凌蓁也无所谓,是吧? 反正收银票纯看症,陪聊是没有的,春华堂是自家的地盘,看完凌蓁就离开了,病人喜欢待着就待着,但是谁愿意在一药铺里泡着呢不是? 凌蓁的身后站着太子妃还有九皇子呢,管你是想要试探深浅还是抱着什么别的目的,凌蓁一概都是按自己的规矩办事,谁的面子都不给,碰壁的多了,也就没有人再想着拿银票砸人了。 也有想走华夫人路线的,但凌蓁叮嘱过她不用看别人的脸色,所以华夫人也硬气得很,反正当场顶撞硬杠是没有的,但是打太极的功夫纯熟得很,所有关于病症的事她都不懂,有什么就直接去春华堂找凌蓁。 这一来二往的,华家在京城站稳脚跟之后,太子妃临盆了,虽然有宫里的太医,但是太子还是请了凌蓁过去盯着,以免出现什么意外。 最后顺顺利利地生下了个大胖小子出来,凌蓁给摸了摸脉,孕期里养得好,孩子健健康康的,太子和皇帝都笑得合不拢嘴,赏了太医,连凌蓁都有一份。 再然后双胞胎也三岁了,开始请了先生进府里启蒙。 一转眼就是三年。 京城与武山村之间路途遥远,像在桂城那样每一年都回去过年不现实,因此确定在京城落脚之后,托了薛九看顾华府,凌蓁和华老爷回去了一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