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流动-《重生在夫君登基前/碎金》


    第(3/3)页

    两位侯爷一起给北线的杜老将军写信劝降。

    老将军看了信,痛哭了一场。把信给晋帝烧了。

    烧完,使人送了贺表并降表送来京城。

    贺女帝登基,向女帝称臣。

    终究,是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人家一直供着军粮。

    今冬,还供给了新的军袄。

    那军袄蓬松柔软。有将领担心会是填的芦花,拆开来看,发现填充之物雪白如云,似木棉但绵长有丝。

    比填麻絮要暖和得多了。

    原来是早些年,叶碎金就交待蒋引蚨为她去云南寻长绒木绵。

    蒋引蚨一直记得这个事,寻了几年,寻到了。

    只这东西从前没种过,实验了几茬才在荆州种活。又两年,才养出大朵的白丝絮。

    直到去年,才大面积丰收。

    暂时没用来织布,全做了军袄,先给了北线边军——北线边军实在惨,可以说是贫困交加了。

    乞丐一样的军队,硬是扛着胡人。

    这批新军袄做出来,先供给了北线。让他将士们读过了一个暖和的冬天。

    人都是有良心的。

    北线将士们摸着身上的袄,心已经从晋国偏向了叶家了。

    待过完年,女帝登基的消息送过来,二王劝降的信跟着过来。

    杜老将军哭一场,祭了晋帝,带着北线边军,悉数归附了大穆。

    叶碎金给老将军回信:“先南后北,燕云十六州必得还故土。在我北上之前,将军请替我守国门。”

    叶碎金登基后,更专注于内政。

    因无论未来是南下,还是北上,都首先得保证国内的安稳。百姓也需要休养生息。

    在政事堂和枢密院军、政分立的架构稳定下来之后,叶碎金开始动手剥离政事堂手里的财权。

    叶碎金使户部掌户口及赋税。

    使盐铁司掌全国茶、盐、矿冶、工商税收、河渠及军器之事。

    使度支司掌统筹财政收支及粮食漕运。

    此三处,合称三司,最高长官为三司使。

    叶碎金看来看去,把八王叔抬了出来。

    “我是中意蒋引蚨的。”她说,“只三司水太深,他一时扛不起来。”

    “八叔受累,先扛一扛,给我时间理顺。”

    至于蒋引蚨,叶碎金只暂让他担任度支司长官。

    三司便从政事堂剥离了出来。

    全国财政,悉在三司,从此脱离了宰相的掌握。

    军事、财政,都独立了出来,比起魏朝,大穆宰相的权力大大地被削弱了。

    与之相对的,却是军事、行政、财权前所未有地都向皇帝倾斜,集中。

    权力永远不会消失,只会从一些人的手里,流向另一些人的手中。

    流到叶碎金手里的权力不是凭空出现的,是从别人手里剥夺过来的。

    这别人,主要是指旧势力。

    大穆女帝难搞的程度,超出了旧势力诸人的预期。

    没有人喜欢权力从手心里流失,但新帝的改革无可阻挡。

    既然失去一些,就要想办法用另一些来补偿。

    于是,一个空着的位子被盯上了。

    奏疏摆到了女帝书案上。

    天地人伦,以夫妻为基。

    帝者万民之敬仰,当为百姓做出表率。

    男当娶,女当嫁。

    陛下宜立皇夫。

    给牛上鼻环。

    给马上笼头。

    给女帝娶皇夫。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