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方舱-《庚子疫》
第(2/3)页
熊君说:“我也是向环卫师傅学来的,开始以为就是把垃圾桶往外拖就得了。其实不是,方舱医院有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必须分类处置。莫看收垃圾这活,不仅是脏活、累活、苦活、危险活,还是个技术活。要细心,要专业!我们的环卫师傅了不起啊!”
方舱医院负责人说:“老熊,要不是你出面牵头办这三件事,这几千人的方舱医院,还真是没办法管理!现在主要是环卫清洁人员缺乏,一些医院的环卫清洁工,每天工资三百元还请不到人。我们这么大的方舱医院,要不是你们志愿者出力,垃圾恐怕要堆成山了!”
熊君说:“现在方舱医院有些人有特殊需求,比如有人爱看书,有人爱上网,有人想吃热菜热饭,有人的食品需要冷藏。我建议每个病区设立一个读书角,安几排书架搞个图书角,放几台电脑,方便人们上网。每个病区安排几个微波炉和冰箱,方便特殊人员需求。这些东西如果没有捐赠物资调配,钱我出,派人组织货源,马上搞起来。”
很快,从红十字会仓库中申领到了部分物品,熊君捐赠五万多元购物款,在东湖体育馆ABCD四个病区,建成了四个图书角,四个电脑室,四个冰箱和四个微波炉。
图书角的建立,一些年轻人和中小学生在方舱医院可以上网看书学习,增加的冰箱和微波炉,方便了需要冰藏食品和加热饭菜的病人,一度成为全市所有方舱医院的典型。
记者们纷纷前来采访,开始熊君一概拒绝,后来在方舱医院负责人的劝说下,勉强接受了一家权威媒体的采访。
采访他的是一名女记者,熊君认识她。这名美女记者,年岁不大,能说会道,善于抓住热点,每天都会发现新闻题材,而且以发稿量大出名,在记者圈中,被称为玫瑰快枪手。
熊君说:“玫瑰快枪手,没想到在这儿我们见面,你今天想发什么消息?”
玫瑰快枪手说:“熊老师,你是名记,是老师,向你讨教。”
熊君说:“我这里没有你需要的采访内容,如果你一定想要,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个人你去采访。他叫杨继绳。”
玫瑰快枪手惊讶地睁大眼,说:“杨继绳?杨老师,他是我们新闻界的前辈呀!采访他?熊记,你开什么玩笑!”
熊君严肃地说:“没错,是杨继绳,是我们记者圈新闻界,一个真正有良知的记者,是我的职业偶像,是一位胆识兼备、人品高尚的记录历史的人!你读过他的《墓碑》吗?看来你没有读,在解放初期******中,他大胆报道饿死几千万人的情形,是历史的见证人!他是一个真实记录历史、受人尊敬的人民的记者!我愧不如他!”
玫瑰快枪手沉默不语,她知道熊君说这些话的含义。在这次疫情之中,她作为记者,说实在的,有时候是一个跟风的人。既报道了一些真假难辨的新闻,又写了很多领导喜欢的稿子。她写稿采访似乎没有什么主见,就是蹭热度,看领导眼色。随着疫情的发展,她发的一些稿子,前后相互抵消,自相矛盾,一会儿是正调,一会儿又是反调,一会儿是曝光批评,一会儿又是赞扬颂歌。为此,广大网友也批评指责她,“什么记者,是棵墙头草,一个变色龙!”斥责之声,铺天盖地。
熊君语重心长地说:“小妹,你既然走上了记者的这条职业之路,我劝你应当学习杨继绳老师!他值得我们所有记者学习。他是湖北浠水人,我的校友,法学专业毕业后入新华社工作35年,后任中国新闻学院教授。2015年12月,哈佛的莱昂斯新闻良知与正义奖,授予杨继绳,称杨老师是一个榜样,值得那些希望记录人类黑暗而艰难斗争的人学习!”
玫瑰快枪手沉默不语,她在反思。
熊君说:“杨老师没去领奖,而是以文字的形式发表了他的答谢。他写道:记者是一个卑鄙的职业,这个职业可以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制造弥天大谎,欺骗亿万群众;记者是一个高尚的职业,这个职业可以针砭时弊,揭露黑暗,鞭挞邪恶,为民请命,担起社会良心的重责!杨老师说,卑鄙与崇高,平庸与神圣之间,没有鸿沟,没有高墙,黑白之间,全凭自己把握!自己写的白纸黑字,是永远抹不掉的证据!”
玫瑰快枪手听后,沉默一阵,离开了。她在反思中有些自责,在自责中有些后悔,在后悔中有些内疚,在内疚中有些羞愧!是啊,杨老师的那种境界,无法企及。熊君的话是对的,我们应当向杨老师学习!
熊君担心自己的话伤害了这位美女记者的自尊心和热情,紧接着又给她发了一条微信,说:“我们都是记者,深感这一职业的平庸与神圣,尤其是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疫情面前,更应要持有严肃谨慎、大胆大任之心。记者,一方面是个平庸职业,回避矛盾,不问是非,明哲保身,甘当权势喉舌;但另一方面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因为我们不是平庸的人,胸怀天下,思虑千载,批评时弊,监督时政,沟通社会,使媒体成为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监督力量!”
几天之后,东湖体育馆方舱医院上了电视,自救志愿者服务队,临时党支部,太极、八段锦、舞蹈健身小分队,图书角、书法室、电脑房,成为方舱一道道温馨靓丽的风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