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撒饵钓龟-《驶向欧洲的班列》
第(3/3)页
“嗨嗨,你也是的,你是搞刑侦的,还用的着我提醒你?季诺维也夫绝不是那种只做一件案子的人!他带着一帮拿枪的兄弟,能干什么?他想当老大,他要养小弟,靠的什么?只要他还想再做案子,就冲他这么欣赏彼德,肯定还会去中央市场找他,你不就有了机会”?
“我明白了,让彼德充当鱼饵,让老沈权做钓钩,再加上我在那里盯着,只要季诺维也夫一露头,立即把他抓起来就成了”,马克西姆喜形于色,
“我觉得都不用你盯着,刚才,沈国芳不是邀请常董事长去中心市场住吗?那是建铭他们公司的钱,自然他最关心不过,有什么消息,他肯定第一时间告诉你,还用得着你去?也免得你去打草惊蛇”,
“嘿,聪明,干脆您就别干参赞了,当侦探算了,这分析的,可真叫透彻”!
“呵呵,你都这么喜欢中国文学,我还没看过两本推理小说”?顾新夫笑着,“这就叫一箭双雕,你看刚才我们讨论的都是班列,其实是,又能帮助你破案,又能让大家一起做生意,所以说,我们可不是没管你啊”?
”到底是领导,真是照顾的面面俱到,我服了,来,咱俩干一个”,俩人喝上了。
沈国芳口中说的“中心市场”,其实是莫斯科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也是俄罗斯,乃至整个欧洲地区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这里几乎就像个小”联合国”,不但有中国人,也有俄罗斯人、波兰人、捷克人、土库曼斯坦人,乌兹别克人,都是早年在这里打拼,已经具有一定实力的生意人。
华人里面大部分都是浙江人、东北人,早年他们闯荡俄罗斯,生活异常艰辛,那时候,这里还是用集装箱临时堆码起来的市场,现在则已经全部改造成商铺了。商铺上下两层,都是独立的摊位,可以居住,也可以做生意,虽然冬冷夏热,被他们俗称为“盒子”,但毕竟已经属于自己。华商里面大部分人,都是经营服装鞋帽的,几乎都代理着一两个国内的品牌,干得好的,国内也建有自己的工厂。他们以亲族关系为纽带,在这里辛苦的经营。不能说日进斗金,但收入不低,为了谨防发生不测,他们自觉成立了商会组织,也希望有个人能代表他们的利益,和那些觊觎他们财产的人打交道,平息祸患,一心做自己的生意。
这里的货物,都需要肩挑人扛小车推,力工以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人为主,这些人身强体壮火气大,动不动就会发生纠纷,自然需要更强大的人管理,这就显出了彼德身高马大的优势,出了事情自有他前去平息,只要他往那里一站,事情立即平息,省却了很多麻烦,是沈国芳的得力助手。
“老沈,有个事,和你聊聊”?马克西姆凑了过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