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章:初读《醉翁亭记》(1)-《真实的视角》


    第(1/3)页

    翻开课本一看。

    果然,《醉翁亭记》读起来朗朗上口。

    似乎滁州的百姓在这位“醉翁”上任的时候都过得非常不错。

    毕竟,这样一个能让百姓生活如此开心是太守,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虽然全文都以“乐”在表述,但是实际的情况似乎并不是这样。

    似乎,在字里行间中,欧阳修在隐藏着这么难言之隐。

    不过,对于这些,吴真实并没有多做思考,毕竟时间已经差不多到了要去见周公的时候。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李老师则是兴致勃勃的提欧阳修的生平。

    原来,这时候的欧阳修是被贬到这地方的。

    自然“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么一来,吴真实才明白,那隐藏的难言之隐可能就是指的这个了。

    毕竟,被贬必然是一种打击。

    不过,按地图上的位置来看,滁州似乎是算离当时的政治中心比较近的地方,所以还有希望重新回到临安去完成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的。

    自然,在这样一个地方,一言一行其实也相当于在皇帝的眼皮底下观察。

    这样一来,欧阳修为了自己的政治生命,不会在明面上来发泄。

    毕竟,并不是和韩愈一样被贬到那个时期最为偏远的地方。

    所以,从表面上来看这《醉翁亭记》就是以“乐”贯穿始终了。

    介绍完背景自然就开始起了咬文嚼字。

    毕竟,这样的文章其句读还是值得仔细考究一番的。

    而且,在以后的考试中,这篇文章似乎也是非常重要的考察内容,所以一点都马虎不得。

    讲到一半,李老师突然打趣的问:“好了,这篇文章,出现得最多的字是什么字?”

    接着,下面的答案就炸开花来。

    周闻第一个抢答道:“‘者’字。”

    接着袁理马上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也’字。”

    自然,两人说的虽然带着蒙的成分,但是道理似乎也是有的。

    毕竟,“……者,……也”的句子确实在文章中占据了半壁江山。

    当然,其他的不同意见也是有人提出的,比如“之”等字。

    李老师想了想后说:“你们历史老师应该讲课的时候讲过一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注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