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章:曹叡之痛-《真实的视角》
第(2/3)页
毕竟,张合之死别人可能不清楚,但是曹叡却是看得一清二楚。
但是,这个时候,却不能治司马懿的罪。
毕竟,钟会邓艾等人还年轻,朝廷的正常运转和屯田的继续推行都离不开司马懿司马孚兄弟强大的执行力。
在这个过程中,三个儿子的接连早夭则更是让曹叡感到痛苦。
于是,到了后面的这些日子自然就开始大兴土木新建宫殿了。
毕竟,在古代,这种连续早夭的情况确实是很让人痛苦的事情。
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所以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长期无子的曹叡就开始找风水宝地来大兴土木。
杨阜虽然还是经常劝诫,曹叡却再不听从。
于是,杨阜郁郁不得志辞官病死,与此同时,十几年改革的压力加上没有孩子的打击也逐渐的拖垮了曹叡的身子。
因为,在改革中,这些烂泥扶不上墙的宗族成了最大的反对势力,面对这些反对改革的宗族,司马懿不能也不敢直接操作,所以曹叡都只能自己去抵抗压力。
但是,整个过程是很艰难的。
毕竟,随着享乐主义的盛行,宗族只中似乎已经很少有人能够分忧。
自然,对于没有经历过艰辛的曹氏夏侯氏后代们曹叡也和诸葛亮一样殚精竭虑。
但是,曹真死后最终也没能再出现可以分忧的人。
于是,在反复的“矮子中拔高子”的思考中曹叡最终只好选择了让曹真的儿子来站台。
毕竟,长期的改革压力和面对蜀国吴国的两线作战已经让曹叡的身体接近极限了。
如果再不做出选择,那么时间就会自动做出选择。
而时间自动做出的选择,往往比主动的选择更加令人痛苦。
而曹真一直是曹叡最为信任的人,所以,思索再三,曹爽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于是,曹爽就算是站上魏国的顶尖舞台了。
众所周知,正是这一番操作导致了魏国时代的结束。
不过,曹叡确实没有更好的选择了,虽然夏侯玄从现在的历史评价来说是个人才。
但是,在曹叡眼中却和其他平庸的曹氏宗族没有区别,此外曹植则早已经先走一步。
看着逐渐凋零的宗族,曹叡不甘的闭上了眼睛。
毕竟,这一生作为改革者,曹叡让魏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强大的提高。
不过,高强度的工作却严重的透支了曹叡的一切。
终于,到了接近终点的时候,环顾四周,最终却没能找到一个真正合适的继任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