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分工体系-《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2/3)页

    一个国家中最重要的就是劳动力了,一个劳动力是生产者也是最旺盛的消费者。

    就比如松江的纺织工人,他们拿着超过朝鲜和安南官员的薪水,如果用生活水平来说,他们已经超过了南洋很多岛主和酋长。

    这些苏松的工人们可以吃饱饭,家中还有缝纫机、钟表等最新的工业品,他们在休沐的时候还可以去崇明岛上的剧院度假听戏,可以吃到香甜的糕点和甜美的果茶奶茶。

    一个这样的劳动力人口,每年生产的丝绸和布匹价值都超过上百银元,而他们同时也会消费大量的银元,促进了整个经济的活动。

    一个国家的从事工业人口的数量,就是一个国家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总和,一个具有旺盛生产力和消费能力的国家,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中心。

    苏泽这个理论在贸易中很快得到了验证。

    因为东南的消费能力,大量外国商船运送了大量的商品前往东南贸易,他们也会成船成船的拉走东南生产的工业品。

    而一个沿着东南建立起来的贸易体系就这样建立起来。

    南洋的香料、安南的蔗糖、高棉的象牙、朝鲜的人参,这些国家和地区都被划分成为东南商业体系的一部分,只有在这个体系内才能获得贸易的资格。

    这样的一个体系中,“分工”就极为重要。

    比如刚刚被攻占的马尼拉,原本这里的特产就是香料和一些热带水果,但是为了打击南洋海盗,保护南洋航道,海军部将南京的一座火炮工坊转移到了马尼拉。

    对于马尼拉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座火炮工坊,还意味着和火炮工坊一系列配套的工坊,比如炼铁厂和冶炼厂,而这些工厂也不仅仅只能生产火炮,同时还能培养本地工人和生产各种民用制品。

    总而言之,对于马尼拉来说,这等于多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得到了东南的产业和技术的转移。

    和马尼拉同样的是安南的甘蔗产业。

    安南如今支柱的甘蔗产业,原本并没有这么大的需求。

    正是因为整个中原日益旺盛的糖消费市场,带来了大量蔗糖需求,安南靠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甘蔗种植优势,又依靠作为内省的关税优势,迅速成为甘蔗的主要生产和加工地。

    在之前,朝鲜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水平,都是远远要超过安南的。

    安南是什么鬼地方,和朝鲜这种一直恭顺的藩属国相比,就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