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破局(三)-《守宋》


    第(1/3)页

    好客来的事,刘正彦本大可不管,但却又不得不管。其实他的理想很小,小得生怕惊动了这喧闹世间。他只想要数万贯家产再加上江南稻田的几十亩地而已,按照目前的进度来说,只要再过几天,本就便可收了好客来的账款,离着万贯家产也就更近了一步。

    再过几年,等到他二十三岁的时候,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已存到了刘府一家人未来四五十年够花用的钱和田产,然后带着自己的老爹老妈,还有杨叔他们一起去往江南,自己到时候做个摇椅,每天在院子里晒太阳,提前退休老年生活,这种退休生活不出意外的话大概可以享受半个多世纪……

    每天清晨起床发呆的时候,刘正彦总是在想,老天把他送回宋朝,一定是觉得前世的他受了太多苦,感受了太少的温暖,于是让他回到这个空气清新、拥有家人的地方享一辈子福。

    后花园傍晚的冬日总是红得让人感觉暖洋洋的,四周的围墙挡住了风的侵袭,坐久了舒服得令人犯困。

    刘正彦真想仰头往后一倒,舒舒服服躺在布满槐树叶的地上睡一觉,但是理智告诉他,现在不能睡,办完正事才能睡。

    刘虎也有些没精神,大抵被刘正彦传染了爱睡犯懒的毛病。

    两人日常相处得多了,也便没有了那么多话说,刘虎是个生活十分简单的人,每天除了吃喝拉撒,唯一的生活乐趣也就是睡前瞅一眼藏钱的包袱,确定没有被刘正彦摸走之后,便躺下睡觉做梦娶媳妇。与刘虎不同的是,刘正彦是个生活更加简单的人,每天除了宅在屋里睡觉,便是窝在后花园槐树底下睡觉,偶尔良心发现才会在睡觉之前打两拳,活动活动筋骨,要说乐趣,也就是偶尔想几个前世的搞笑段子,在与茂德见面时逗得茂德捂嘴娇笑。

    今日不能偷懒,因为刘正彦有事要做。

    “虎子,回房为我准备笔墨。”

    点燃了一根蜡烛,屋内的视线这才算明亮了几分。

    取起毛笔轻蘸了几分匀墨,刘正彦字迹十分工整地将自己对折扇的见解,制作方法以及如何分类售卖的想法写在了信纸之上。

    根据制作材料和方法的不同,这些折扇命名也不一样。扇骨多而轻细的,叫春扇或者秋扇。以香料涂沫扇面的,叫香扇。而可以藏在靴子中,以备行旅途中使用的,叫靴扇。更有一种以各色漏地纱为扇面,可以隔扇窥人的,叫瞧郎扇。还有一种左右可以打开,制成三层扇面,中间一层画着春宫画的,叫三面扇。

    此外,根据制作式样各别和制作人不同,刘正彦决意授予工作出色的工人命名折扇的权力,以调动起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如根据姓氏可叫做黄扇、曹扇、潘扇等等。

    同时为了美化折扇的品式,折扇的附属装饰品便命名为扇坠。其中,扇坠以蜜结迦南为第一,其次是做旧玉的小饰件,再次为虎斑贝(宝螺)、金丝,各色玉做的也算好,至于琥珀、蜜蜡之类扇坠,就是下品了。

    至于折扇选用材料,以精为妙,极奇穷巧。扇骨有用象牙的,玳瑁的,檀香的,沉香的,粽竹的,以及各种木料的。工艺则有螺钿的,雕漆的,漆上洒金的,退光洋漆的。还有镂空边骨,内藏极细小三十二张牙牌的。有镂空通身,填满异香的,更有空圆钉铰中,藏着极小骰子的。这些折扇骨,都刻有各种花样,备极奇巧。还有的扇骨模仿燕尾形状,更有些扇骨钉铰藏在里面,外表一点儿痕迹也看不出来。至于扇面,有白纸三矾的,有五色缤纷的,有糊香涂面的,有捶金的,有洒金的。

    如此,便可按做工精细度、造材贵贱分为若干品级,上至王侯朝臣,下至黎民百姓,皆可为潜在顾客,刘正彦也就真正做到了将折扇推广为全民喜爱,居家必备的良品,将历史上折扇真正流行的年代提前了三百年。

    收起信封,在桌上平铺开刘虎取来的作画用的宣纸,刘正彦仔细回忆了一番后世影视里欧洲骑士衣着铠甲的样子,可以下拉护面的头盔、颈甲、背甲、胸甲、左右手甲、脚铠,结合中国古代风格,刘正彦皆加以修改绘画了出来。

    不知不觉,夜色便以降临,抬起疲劳的额头,刘正彦打着哈欠伸了一个懒腰。

    看着桌上的图纸,刘正彦却是感到十分满意,看来前世制图的功底还在。

    “虎子,将这封信送往蔡京大人府上,若见到蔡管家,便嘱咐其转交给蔡鞗,记住,只能交给蔡鞗,不能交给其他人,包括蔡脩。另外,你回来的时候,顺便去一趟王麻子那,让他按照这张图纸打造两副盔甲,尺寸质量图上皆有标注,若是他担心有违朝廷律令不敢铸造,便直接告诉他我的身份,毕竟咱们是奉旨入军任职,哪能没有盔甲。”

    “公子,打造盔甲可需要不少钱嘞。”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