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东姝东西都收拾好了,就等着上工了。 结果,大队长一直没敲锣。 知道不上工,大家的心思便跟着活络来了。 大家想借着不需要上工,还是好天的时候去一趟城里。 “供销社去不去啊,我家火柴都没了。” “我家没酱油了。” “哎哟,老四,你家这是发财了,还吃酱油呢。” “我家盐巴也没了。” …… 大家叽叽喳喳的,便开始研究怎么样去县城。 走着也不是不能去,但是吧,村里今天不上工,牛是闲着的,大家便动了心思,想让村里的老把式,赶着牛车去。 “成,一人五分钱,让记分员统计一下,牛是宝贝,不能随便使。”大队长听了一会儿,也没意见,按着老规矩,一人五分,算成是牛的日常保养费用。 东姝将储物格里的东西整理了一下,最后挑挑捡捡,拿了些肥皂还有香皂蛤蜊油之类的,还有票券。 大米和菜籽油,东姝并不打算卖,这东西自己留着吃挺好。 但是,五花肉得卖掉,或者转一圈,带回家也行,让老大家做着吃。 不然一直放在储物格里,东姝还要交2角钱的保鲜费。 对于这个年代来说,这费用忒贵了。 整理好之后,东姝也跟着交了五分钱,然后一起去县城。 其实一辆牛车都没拉下。 大队长又找了个老把式来套了车,两辆牛车,总算是把村里想去凑热闹的都拉上了。 大家手里多少都拿点东西。 倒卖,村民们还不敢。 但是鸡蛋是可以拿到供销社卖掉换钱的。 这也算是村民们一项额外的收益了。 其它一些山货,供销社视情况收。 大部分是不收的,不过大家还是想去试试。 如果实在卖不掉,就再拿回来呗。 反正也是走一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