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洗炼 第六章 突破-《太极门主》
第(3/3)页
桂省博白县境东部,有一片四季葱郁的丘陵山脉,与县境西南的六万大山遥相呼应,中间只隔了一条南流江。
这条山脉虽无雄奇高峰,却也苍莽峻秀。自最高峰马子嶂发祖,西南走向一脉尤其矫健活泼。此脉一路穿幛过峡,重重起伏,悠长绵远;经松旺,公馆,闸口三镇一路南下。到了闸口镇西南悄然伏首,散出福成镇一大片平原地带。中间在牛栏麓再出伏起脉,凸起一片小山,此外直至北海市区,都是一马平川。
北海市区形如浮在海面的一弯新月,东边连着陆地,南西北三面临海。西南月稍,突起一小片山岭,当地人称之为冠头岭,这也是北海市区唯一的高地。
在风水学上,这种龙脉伏地而生平原,生气下沉,但气脉未断,又突然再次起山结穴之处,生气最旺,灵气最足。冠头岭无疑就是这样一处风水地眼灵枢。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利用和应对自然之力的手段和工具越来越先进,信奉风水学说的人已经不多了。但对于林初一这样的修炼之士来说,一处生气充足的风水宝地却是弥足珍贵的。
冠头岭西北坡一处岭顶上,松树参天,树下荒草没胸。那片荒草上露着一个脑袋,正艰难地分拨着草丛往山边移动。
这人正是林初一。他好不容易“钻”到岭顶边上,前面豁然开朗。坡边的林间竟然并不荒芜,而是一幅并不很阔的草坪。
从冠头岭的最高处一路下来,到这个岭头,都是典型的阴脉山势,直至此处才出现了这幅阳承之地。修行内功之人,在这里明显能感觉到生气盎然,灵气充足。
林初一跟当时传授先天易数的师傅是学过一些风水基础的,虽不到专业地师的境界,寻龙点穴却也可以做到绝无差池。
放眼望去,山下一片湛蓝的大海,海岸线划了一道顺畅的圆弧掠过北海市区,弯向合浦,再顺着北边远处折返大海。
海那边一片山脉浅如眉黛,远远伸入海中。那就是六万大山的余脉吧。这条遥远的孤脉与陆地交接的地方,是南流江的出海口,与冠头岭隔海相对。
以海湾为明堂,三水归一;冠带来龙,长生来水,对林初一而言,这是一处打坐练功的绝佳场所。
他在草坪上铺了个布垫,盘膝坐下,四心朝天。四心者,右足心,两手心,百会穴总称四心。若加上左足心便是五心。
五心朝天的盘坐他不是做不到,但是感觉不够通,加上此时心绪本不宁静,所以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四心朝天的坐式。
他双眼微闭,舌尖轻抵上颚天池,调匀气息;按照所学太极内气修炼的法门开始练功。以意领气,走了几个周天之后,困扰了自己十多天的烦躁之感终于渐渐平息,内心渐渐地进入了一片空明之境。俗务,杂念乃至时间,空间先后在他的意识里消失,身心进入一种十分玄妙的境界。
也不知过了多久,原本已一片虚空的身体突然出现一种觉而非觉的状态,仍是一片空明,却开始有一股暖气自百会顺行而下,出天池,入舌尖,下承浆穴;再经膻中直下气海,至会阴而止,复归于气海。
林初一感觉妙不可言,继续动念试了几次,渐觉气海充盈,再散于周身百骸,说不出的舒服受用。
他尝试将这股暖气再由会阴引向长强,沿督脉再返回百会,就像平时调息时的大小周天,却并未成功。他知道自己已经突破了老师所修的阶段!当下也不敢勉强,收摄心神,继续顺其自然吸收运行这股气息。
初得这股暖气,起意引导的时候还会时有时无,不太顺畅,到后来终于源源不断,收发随心。只是始终无法突破长强穴之阻。
林初一知道此时已到极限,内功修行应顺势为之,再坚持下去恐有疲损,于是停止了运气,调息收工。再睁眼看时,日已过午。
回想一下方才气贯百会而生的时间,应该是正午阳气最盛之时。相对于人体之阴,气息为阳。而气之本身又分阴阳二气,修炼这门太极内气者,需炼就的是纯阳之气。
此处龙穴正是阴尽阳生之处,于地气本身不是阳气最盛之所,却是地中阴气最弱,地外阳气始生之处;适逢日中阳气大盛,林初一这次练功得此天作之合,竟提前突破了。(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