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小冰河时代-《大明之崇祯大帝》
第(2/3)页
队长一般五到十人不等,朱由检现在直接抽调近卫第一二三军中现役正职和老兵担任新兵训练的军官。
这样一来既不会导致防御这几处抵御的近卫军战力下降,又使得新兵训练有了足够的教官。
朱由检现有精兵五万余人左右,他打算再练十万人左右,这样每军有五万左右的精锐。
然后再配上辅兵,每军配上十五万人规模也算比较合理。
也就是说,现在朱由检需要训练十万精兵。
现有的六十余万应征者中能成为近卫前三军战兵的比例是六比一。
而剩下的五十万人只能成为辅兵或被调拨给其他九支近卫军。
这个淘汰比例并不低。
现在朱由检先将具备功名和学过武艺或者是之前有实战经验的老兵筛选出来,约莫共有一万人左右。
之所以让这些人走绿色通道直接成为战兵,主要是因为这些人都可以算是社会精英了。
读书人不必说,虽然身子骨有的比较弱,但可以不用进行文化普及,能取得功名,说明自身智力也不低,而且意志力和心理素质很强才能从上千考生中杀出来成为秀才举人乃至进士。
更何况,这年头,读得起书的一般家里也不差,营养跟得上,除非先天脾虚,一般也不瘦,经过后天训练不怕不变的威猛,也因为营养跟得上也就不必担心这些人会有夜盲症。
学武艺的在这个冷兵器还具备重要战争价值的时代,有一身武艺的确要比常人更适合当兵。
大战之后还不死的老兵虽然经历过战败,但能从大战中幸存本就是一种本事,而且不少跟随卢象升、杨嗣昌、孙传庭、曹文诏等人拼杀数年的老人,一身过硬的本事,即便现在直接做高级军官都很合适。
要知道,现在的黄得功和周遇吉在军中的资历和很多落草为寇的老兵也差不多。
“陛下,现在统计出来有四千三百名书生,五千七百四十五名壮勇,你看这两批人如何交于何人训练?”马士英禀道。
“再去选一千七百名识文断字的,补足六千,壮勇中再选几个体格健壮的补足六千,一个编为秀才营,一个编为壮士营,总训练处主任刘芳亮亲自训练秀才营,陆军部总长周遇吉训练壮士营,半月份两营比武,获胜者赐近卫军第一军第一营番号,该营参将授卫指挥使,正三品;其余各营会低半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