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陛下,这个真的能有这么好?”韩守敬有些不太相信地问道。 “有没有你找人做了就知道,事先说明,这是朕的专利,你要利用这个纺织,朕需要占据你的纺织作坊两成的股份,就算是技术入股了”。 朱由检说着就回了宫,而韩守敬也只能答应,并将信将疑的着人按照朱由检的图纸制造这种纺纱机,这种珍妮纺纱机技术难度不大,很快半月之后便被制造出来,韩守敬命人尝试之后果然发现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不少,还直接提高到十五个纱锭同时运转。 一时之间,韩守敬的纺织作坊也开始起死回生,并且依靠物美价廉的优势打败了杨家的纺织公司,甚至韩守敬也自己成立了韩氏纺织公司。 朱由检甚至允许这种纺纱机以韩氏纺纱机命名,也算犒赏韩守敬在自己什么干事这么久。 杨家的纺织公司受到了打击,但他不敢向韩守敬报复,如同韩守敬不敢向杨家报复一样。 正因为此,大明版珍妮纺纱机出现在大明后也就没有像英吉利历史上一样,在新的生产工具出现初期,因为商业竞争的矛盾而导致有人敢砸掉这种纺纱机,甚至阻止这种纺纱机的出现。 因为朱由检在居中调停,杨家也只能从朱由检这里引进这种技术,甚至为打败韩氏纺织公司,还改进出二十四纱锭的杨氏纺纱机。 于是,韩守敬和杨名深身后的两个纺织巨头就这样互掐起来,不停地开始抢着改进纺纱机,抢着吞噬周边市场。 而最获益地无疑是朱由检和百姓们,朱由检在杨家和韩家都有股份,只要这两家还赚钱,他就能继续坐着分红,而百姓们也能享受到价格越来越低廉的布匹。 朱由检甚至直接让韩守敬的亲侄子担任了江宁织造,杨名深的亲弟弟担任了苏州织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