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士绅集团的反弹-《大明之崇祯大帝》


    第(2/3)页

    而且吴佳胤还密奏请求调动了高杰的军队,才使得清丈田亩的政令得以推行,使得松江府上海县的开埠在崇祯十九年得以完成。

    除此之外,即便是工部兴修水利与任免转业武官担任地方基层官吏也引起江南士绅的不满。

    工部兴修水利虽说是造福于民,但却是在与江南士绅争夺民心,这让地方宗族势力感到很是惶恐,不少官员开始弹劾工部官员与地方官府借着工程建设贪污,甚至秘密派人决堤或者直接暗中使绊子也有之。

    而转业武官大多是听从朱由检的近卫军官兵,这些人对朱由检是有盲目崇拜之心,他们担任地方县丞、主簿等官无疑是让皇权下了乡,让地方乡绅控制的基础行政权大幅度削减。

    因此弹劾转移武官在地方上违法乱纪的奏疏也是越来越多。

    甚至还发生过当地民众打砸县衙与转业武官被暗杀的事情发生,而一些地方官员也反感这些武夫充任他们的下属官吏,开始上奏疏弹劾。

    除此之外,按理说,扩建社学与鼓励平民子弟就学,甚至不惜以官位功名吸引底层士子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应该是全民皆称道的善政,但也有官员上奏疏弹劾此举会耽误农时,令大批士子无心学业等等。

    事实上据东厂奏报,地方的社学一扩建,三年免费教育与以官位与功名吸引底层士子到社学教学的政策实施后,便导致许多底层百姓不愿意再租佃地主土地,这样导致地主剥削底层百姓的收入减少,底层许多才华卓越的士子为个人功名利禄开始拒绝做豪门大户的私塾先生,愿意去社学教学,这样导致地方大户控制的优秀教育资源开始转移到平民手里。

    朱由检此举在无意间触及了地方乡绅对教育的垄断,甚至也触及到了地方乡绅通过教育形成的师生与同乡关系而对朝政的控制。

    大量平民子弟进入学堂对于地方乡绅而言不是什么好事,毕竟人读的书越多就越反动,一些常年称霸乡里的豪门大户要想再控制当地百姓自然也就越发的困难。

    朱由检感到很头疼,看着堆积如山的奏疏,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奏疏里把自己的一系列新政批的狗血淋头,吴佳胤、陈子壮、唐祥泰等地方官员被说成了无恶不作的官员。

    而东厂的奏报却又是那么的可怕,一些民众开始包围打砸官府,甚至暗杀官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