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秦良玉挂帅 (第七更)-《大明之崇祯大帝》


    第(2/3)页

    所谓看两个便是让第一军和第四军在湖广和山东节节抗敌且通过主动放弃与拒守一些城池来加大满清各路大军间距离,然后第三军和第二军在河南一带寻机包围洪承畴主力予以歼灭之!”

    “洪承畴这次挂帅出征以他本人的作战方式以及建奴目前的真实目的,肯定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争取多占些地盘,而非一定要迅速灭掉大明,他们再也没有昔日那么多的满洲铁骑,快速突破到南京一举灭掉大明已然不可能,因而洪承畴肯定会每占据一城便会统治一城,恢复民生,任命官吏等,只怕还会来个政治与军事两手抓。”

    秦良玉把自己和朱由检的分析说了出来。

    “因而我等只要拉开清军各路大军距离,且安排好阻击打援之任务,定能寻机全歼洪承畴部,洪承畴素来谨慎,所以我们前期可能还得以小败诱使其深入才好,另外这样的运动和歼灭战需要锦衣卫的快马与当地百姓支持,到时候吴指挥使务必安排好,好在如今驰道经过整修,且各战区的总督也在侦察与通信方便加强了些措施,到时候当不至于出太大的差错,只要不出差错,这场战争,我们就一定能赢!毕竟我们是在保卫我们的家园,而北方的满清一直都是侵略者!”

    朱由检说着便开始下旨:

    “大元帅府方面,除阮大钺去镇江控扼水路运进南京的各地军粮军械外,枢密副使王应熊留守京城暂时总领兵部卫所兵与民兵调派与训练诸事外,枢密使秦良玉加封为镇国大将军,总领近卫军四军,抵御南下之清军。”

    大将军一职乃是战时所设,明初之徐达、冯胜、蓝玉等皆任过大将军。

    而在明末的《答袁节寰(袁可立)登抚》里也有过“然乎,以大将军旗鼓仅三千余,自是难责”的说话。

    一般而言,大将军前面会加称号,因而朱由检这里封秦良玉为镇国大将军倒也不是自己学那满清之举。

    朱由检之所以让秦良玉挂帅既是因为国中除秦良玉外再无够资格的老将挂帅,也只有秦良玉才能让刘芳亮、周遇吉、黄得功等大明在地方带重兵的总兵官服气。

    而且毕竟战时近卫军四个军名义还是得有个统帅才行,作战也忌讳各自为战无一人统筹各方。

    虽说实际统帅一直是朱由检。

    但他到底是皇上,诸事繁琐又没有统筹六十万乃至上百万大军的经验,最多在战略上拿拿主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