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造访光华日报报社-《大明之崇祯大帝》


    第(2/3)页

    “谁不想王师北定中原,可如今有谁把这个真正当回事,官府忙着四处收税,百姓忙着四处找活,大家都说天下太平了,赶着趟儿的往秦淮河的那些姑娘们身上砸银子呢,你看看这人来人往的,如此冷的天又下着雪,都还是这么个热闹非凡的光景,往日比这还要繁盛呢。”

    出了正阳门,沿着去秦淮河的路上,微服私访的朱由检问了好些人,最终也算是知道了,这些南京城的庶民们既有对国家统一的信念淡漠的,也有希望国家统一但很是无可奈何的,而且还有好一部分人是当年来自北方的移民。

    这些人对于收复家园的执念依旧还有,但朱由检不知道如果再过个十来年,会不会被生活的琐碎给淡化掉。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百姓对于统治阶层的苟且偷安其实是反感的,似乎觉得朝廷收税后全让这些达官贵人把银子用在了享乐上。

    若不是这些庶民们觉得自己生活质量也提高了,只怕朱由检都觉得自己的一系列改革是不是加大了阶级矛盾。

    “看来百姓们对于我们很失望啊!”

    朱由检叹了一口气,便看向了近在眼前的秦淮河畔,挥袖如云与摩肩接踵八个字形容眼前之景再恰当不过。

    “走吧,去光华日报报社,另外着马吉翔来见朕!”朱由检说着便转身而走。

    历经四年的发展,此时的光华日报已有了很大的规模,印刷设备也已经改进为手摇式齿轮转动印刷机,印刷效率与质量也大幅度提高,整个光华日报的报社机构已占据了南京城的整整一条街,而从事报社工作的职员已达数万人。

    不但如此,光华日报已有了自己的传媒学堂,专门招收一些贫困少年来进行专业培养以补报社之人力需求。

    除此之外,光华日报也有了自己专门研制印刷设备的基地。

    整个报社也已同大明军械所一样是一个报社、传媒学堂、科研为一体的综合传媒基地,从新闻的采编与传播和撰稿以及收稿审稿校正发行都已有自己的一套流程。

    这里面自然有李香君、柳敬亭、陈洪绶等的功劳,也和这个时代本就是报业开始兴起的时代有关,当然也与大明机械制造业的改进有莫大的关系,而朱由检也在这里面施加了不少影响,毕竟如今这光华日报都还是算皇家资本企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