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陛下,这样是不是太过,毕竟我们是礼仪之邦,他朝鲜也算亲善”,马士英问道。 “礼仪那是对本国士民有礼仪,对尊敬我大明之番国有礼仪,他朝鲜使臣不肯听从内阁钧令上京,就是挑衅我大明尊严,这种蛮夷与之谈礼仪等于和野兽谈教化,照此执行!另外,朝鲜使团所花费的银元到时候给朕看看!” 朱由检说完,马士英便退了下去。 …… 将近一月后,朝鲜麟坪大君李渲也得知了大元帅府的颁布的这一条钧令,不由得颇为恼怒:“也就是说,如果本君不现在进京,两日后便会被驱逐出境了?” “按照他们的意思就是如此,大君,我们不能再僵持下去了,虽然我们在南京花了他南京外交部不少钱,但相比于我们想通过进贡得到的赐礼而言还是很少,我们不能就这么白白离开,不然我们带来的贡品就献不上去,就得不到数倍的厚礼,就没法赚取更多的银元,我们就等于会空手而归,让国内的人笑话我们。” 一名朝鲜官员对朝鲜大君李渲如此说道。 麟坪大君李渲无可奈何之下只得选择去南京外交部见南京外交部右侍郎项国台。 “我们老爷近日身体不适,恐怕不能送大君去京了,请等五日后再说”。 这名右侍郎项国台也挺聪明,知道朝鲜使团现在急于进京,便借故托病来拖延时日,有意要从朝鲜使臣这里敲诈一笔银元。 麟坪大君李渲也不是笨蛋,买了两根价值上千银元的人参送给项国台后,项国台的病也就好了,便在一个月到来之前的一天启程带着李渲等朝鲜使团往京城而去。 如今南京与北京之间,主要交通还是走水路,尤其是在漕运又重新疏通后,尽管海路已经成熟,但对于不愿意付高昂海运成本的下层商人与普通百姓而言,依旧选择走漕运。 而又加上路引制度取消和人口数量增加以及商业贸易的发展,漕运比之前更加繁忙。 但偏偏这朝鲜麟坪大君李渲刚过扬州就突然说自己的大君印章丢了,忙要南京外交部右侍郎项国台找大明官府帮忙寻找,说自己的印章在南京都还在,甚至直接推论当是被人给偷了,因为有一日驿站歇脚时,有一大明士子碰撞过他。 如此以来,南京外交部右侍郎项国台硬是找到了扬州知府谢书与应天府尹付明远。 甚至还找到了南京警务总部尚书兼漕运总督薛所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