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施舍之恩-《莫言,天下》
第(1/3)页
建安五年,持续一年之余的官渡之战,终有了结果,曹操以少敌多,战胜了袁绍。不但增强了曹操的实力,更为日后彻底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方仅有曹操和袁绍势力较大,此后就无人能与曹操抗衡。除了大获全胜,曹操更得张郃、高览等降将。
现在是建安六年的四月,曹操、袁绍两军再遇仓亭,首次会战不分胜负。曹操与诸将商议破阵之策,程昱献十面埋伏之计,劝其退军于河上,伏兵十队,诱袁军追至河上,曹操接受了他的计谋。军分十队,由十员主力大将率领,再于次日,十队先进,埋伏左右,预备次第截杀。中军许褚为先锋,至半夜,曹操令许褚引兵前进,伪作劫寨之势。袁绍果真中计引军赶来,天明赶至河上。其中曹丕、曹真带领十队之一,欲与军队汇合,大战一场。
荒无人烟的蜿蜒山路,正有两行军队浩浩汤汤而来,沙尘滚滚间,清楚地看见高举的“曹”字旗帜,军队为首的则是曹丕、曹真。戎装甲胄,身骑黑马的曹丕,不停地用幽深的眼眸打量着四周的一切,以防遇到敌军突袭。经过了这些年的沙场磨炼,他更为谨慎、敏捷。同样的,他已然褪去了少年的俊秀,彻底成为了一个英姿勃发、沉稳寡言的男子。
“子桓,放轻松。我相信这里不会有伏兵的。那袁绍……哼!现在就好比……什么来着。”曹真皱了皱眉,挠了挠头。
“瓮中之鳖。都说了让你读读书,你就不听。话到嘴边又说不出来了吧?还有,不论我们处于何等形势,谨慎一些不会有错的。”曹丕心中真是既好笑又无奈。
“谁说我没读书的?这兵法我都看了好几遍了,就是那些诗词歌赋,我真的一点都不会!什么关关鸠鸠,在河洲洲,窈窕女女,君子要求……”曹真的诗句引得周围的兵卒纷纷偷笑,曹真怒道:“笑什么笑!”
“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的《关雎》①,亏你还是个娶妻的人,连这个都不会念。”曹丕摇首叹气。
“娶妻跟诗词有什么关系?我不觉得会有什么问题。说到娶妻……子桓,你早该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了,原先在许都的时候,卞夫人替你看了好几家身世清白的姑娘,其中不乏貌美温柔的,你怎么就没有满意的呢?究竟什么样的女子才能入你子桓的眼呢?”
“子丹,我们是来打仗的。”曹丕神色严肃,言语多了几分愠怒。曹真自幼习武,性格耿直,他自然察觉不出曹丕这是在转移话题,更不知曹丕内心深处的挣扎与矛盾。曹丕想过遂了卞夫人的愿,娶个女子入丞相府。即便他痛恨卞夫人,可在众人眼里卞夫人就是他的“生母”,他不能让她失了颜面,否则会落下个“不孝”的名声。当看到那些姑娘的画像,他心里想的还是一个不可能的人,所以他婉言谢绝了卞夫人,战事未定,他不能娶妻生子。是的,曹丕在逃避,打算借战事让自己早些忘记那个人。
“这我当然知道,只是我看你太紧张了,聊些轻松的事来缓解压力。子桓,你若太紧张的话,也很有可能做出错误判断。”曹真拉紧手中的缰绳,身下坐骑离曹丕又近了一些,曹真小声在曹丕耳边说道:“军中传言,袁绍有一位倾国倾城的儿媳,自幼读书习字,与子桓倒也相配,不过可惜啊。听说丞相对她……若攻入邺城,那她……”
“曹子丹,你既已说是传言,流言蜚语哪里可以当真?我劝你少说话,留点力气去战场吧。”曹丕对这些流言蜚语向来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所以他根本不会在意曹真所说的这些。
“你不爱听,那我不说就是了。这次多亏了程先生②献上‘十面埋伏’之计,我们才能引袁绍出动,现在只欠大战一场,好好挫他锐气,让他们有去无回!”曹真信心满满,充满了厮杀战场的冲劲。
“是吗?我怎么记得有个人一开始是反对的,要不是我再三阻拦,那人早就毁了先生的计策。子丹,我们即便是武艺高强,有足够的兵马。若无高深远虑的计谋,是根本没有办法能赢得胜利。我知你满腔热血,定要奋勇一战,可是你不要忘记了父亲为何要广招天下的贤能之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