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圣水湖畔-《宫女木岚》


    第(2/3)页

    今日是孔庙开门举行祭祀祈福的头一天,路上人潮汹涌,摩肩擦踵,热闹非凡。

    木岚定晴打量往来的游客行人,遇上布衣平民,她便大力兜售随身带来的松茸、栗子粉。

    逢着衣着光鲜的官宦人家,或是文人雅士,她便把父亲多年来收藏的几方好砚台拿出来,与人鉴赏。

    尼山盛产名砚,举国闻名,与楷木雕刻、碑帖一起,并称为“曲阜三宝”。

    木岚的父亲未调任京官的那些年,除去热衷于搜集一些散落民间的古籍孤本,并没有其他什么嗜好,因为精通笔上功夫,所以十分喜爱收集一些别致的砚台,以供每日茶余饭后写写画画,聊以一抒胸臆。

    如果不是家中经济日渐拮据,母亲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木岚把父亲压箱底多年的爱物拿出去变卖的。

    纵是这样,母亲在拾掇木岚带来的这几方砚台时,依然能清晰的回忆起,木父常使用来皴山水的是哪一方,常作墨竹的又是哪一方。

    母亲每讲起一段那时的故事,木岚的脑海里便也一同浮现出,三个人的浮光掠影素年锦时,悠长的回忆中,那些虽然不够多,但却很是温情的画面。

    想到这些,就对这些有故事的旧物,格外的珍惜起来。看着它们,虽然满心的不舍,但为了母女二人维持生计,想必父亲应该不会责怪的吧。

    娘俩斟酌再斟酌,留下了两方木父最珍爱的,取了另外三方,一路背到这圣水湖畔。

    这三方砚台,父亲还都给取了好听的名字,一曰“竹节”,二曰“芭蕉”,三曰“古琴”。

    若将好砚比作美人,那么这三位美人实在各有风骨。皆兼俱尼山砚特有的柑黄色泽与松状纹理,石面如同美人之肤般温润细腻。

    不过,木岚受父亲熏染多年,又兼过目不忘,她记得父亲对那方“古琴砚”犹为爱重。对酒当歌时,父亲总会叫她用这方“古琴”研墨,信手泼墨,寄情山水。

    木岚没有兄长,是家中独女,父亲见她自幼聪明灵秀,与母亲双双对她爱若珍宝。并不效仿别的人家,以女子无才为德为纲,以纺绩臼进为要为首,而是把他当男孩子教养。木岚自懂事起,便常在父亲的书房消磨,一家三口对书爱不释手,不仅对她影响颇深,更是让木岚增长了许多智慧见闻。

    此时,木岚在摊子上摆好这三方石砚时,心里早已拟好各自价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