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龙战鱼骇(2)-《龙拳》
第(2/3)页
“年轻人好奇心都这么强。”张叔笑着说,“要说这个问题,可就远啰,我可以告诉你,但你得准备些小酒,买点下酒菜过来,我边喝边跟你说。”
“没问题。”想到下周就可以打比赛拿出场费,唐龙一口就答应了。
唐龙冲过凉后,来到楼下的便利店。他在便利店买了两瓶劲酒和两瓶青岛啤酒、两个纸杯、两双筷子、几袋盐水花生、凤爪、兰花豆、鱿鱼丝。
张叔看到一袋子吃喝的东西,非常高兴。唐龙从更衣室里拿出自己的背包,关上俱乐部的灯和排风扇,在接待区的休息室和张叔边喝边聊。
“你刚才问我什么来着?我的功夫从哪儿学的?”张叔从袋子里摸出一粒花生,剥开壳,将花生米放进嘴巴里慢慢咀嚼着。
“是的。”唐龙打开一瓶劲酒,给张叔倒了大半纸杯,然后开了一瓶啤酒,给自己倒了一杯。
“你听说过梅慧志先生吗?”张叔举起杯,尝了尝杯中深红色的劲酒说。
唐龙摇摇头。他看着面前的张叔,他刚理过发,头顶的头发有些稀,眼睛里闪烁着快乐的光芒,胡茬和头发一样,都有些斑白。他举起杯子的拳头很大,骨节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拳茧,拳背上凸起的血管像蛇一样蜿蜒交错,看起来比一般人的血管要粗上一些。
“没听说过很正常,现在的年轻人几乎不知道他,但几十年前,在整个武林,他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风云人物。”
“为什么这样说呢?”唐龙问。
“梅老爷子是中国武术界泰斗,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融合发展的拓荒者,中国散打运动创始人之一。没有梅老爷子创立散打运动,就没有柳海龙、宝力高、苑玉宝、张开印、方便、付高峰等散打王横空出世,在梅老爷子的教导下,北京涌现出了张新正、杜振高、马海松、李京华、陈顺强、杨广军、张力华等几代优秀的散打运动员。”
“当时为什么会创立散打运动呢?”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国家正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倡导体育走出国门,去国外表演交流。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套路队经常受邀去世界各国进行表演,获得很多国家的好评,影响很大,再加上电影《少林寺》的热播,让世界很多从没有接触过中国武术的人,近距离了解到了中国武术的魅力,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中国武术的热潮,于是,就有很多外国武术爱好者来到中国,想和中国武术较量较量。虽然在四十年代的西洋拳击和中国武术的对抗赛中国,蔡桂勤的十五岁的儿子蔡云龙打败美国黑人拳手,轰动全国。但是,当中国武术和现代搏击碰撞时,中国武术不适应擂台、缺乏实战性的问题显现了出来,特别是用来表演的套路,中看不中用,完全就是花架子。这激起了很多人发展适应擂台竞赛的现代武术的呼声,于是这个任务就交给了北京什刹海体校,体校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自幼练习八卦、行意,后又学习拳击和中国跤的摔跤教练梅慧志,当时在体校中担任摔跤教练的梅慧志在摔跤名家李宝如和武术大师吴彬的帮助下,组建了北京市第一支散打队,我就是那批队员中的一员。”
“原来张教练是北京散打队出来的。”
“北京散打队成立时间较早,兼容并包,广泛吸纳不同国家的搏击技术,有着一套科学先进的训练体系,加上名师坐镇,涌现出了很多人才。”
“中国传统武术这两年引起的争议比较大,特别是徐晓冬打假以来,使中国传统武术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你怎么看这事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