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八零章 吐谷浑的价值-《权倾南北》


    第(2/3)页

    因此此时抽调南中的人前往高原,且不说南中四季如春甚至更热一些的气候,是否能让已经习惯于此的南中人抵达吐谷浑之后能够适应那里的寒冷,单单就是说这南中现在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些人的存在,因此除非能够证明吐谷浑这边的重要性更胜于南中,不然的话就算是李荩忱想要把这些人调动到吐谷浑去搞开发建设,恐怕群臣也不会同意。

    放弃已经握在手里的南中资源以及已经看在眼里的天竺,而去探索甚至开发一片鸟不拉屎的地方,何必呢?

    这就是现在大汉头疼的地方所在。

    上高原的人是有的,可是大汉占有吐谷浑的主要意义在哪里?

    李荩忱很清楚吐谷浑的版图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也就是后世的柴达木盆地。这地方可是一个聚宝盆啊,各种矿产应有尽有,而且还有偌大的盐湖。对于大汉来说,目前国内已经发现的矿产实际上足以应对工业的需求,但是盐不一样。

    从古至今,盐巴都是人生活的必需品。

    东方的盐巴主要从大海里来,两淮地区就是传统的盐场所在地。当年饱受战乱,而现在已经变成了大汉主要的食用盐供应地。而西部的盐巴主要从岩井中来,比如巴蜀的井盐。

    谁控制了盐的生产,谁就富得流油。

    因此贩卖私盐,从古至今都是重罪,因为这已经涉及到了物价平稳甚至百姓生活的根本所在,一旦范围大了,就是要动摇国本的。

    即使是大汉,现在也是严格管控盐类的生产。

    但是朝廷的管控,意味着当市场需求高而本年度产量少的时候,就会出现乱子。百姓们必然会哄抢盐巴,物价也会跟着飙升。

    所以对于朝廷来说,掌控盐巴并不见得就是好事,只有掌控足够多的盐巴,才是好事。

    尤其是现在大汉的人口在快速增长,对于这些生活基础用品的需求自然也会节节攀升。

    尽管现在的大汉并没有这些问题,可是以后呢?

    而且随着大汉向西部探索,西部的这些井盐显然已经无法供应起来西部人群的庞大需求,因此李荩忱也必须要尽可能的拓宽食用盐的获取渠道,尤其是在西部的获取渠道。

    吐谷浑的矿藏、吐谷浑的盐湖,的确值得大汉有所投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