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七七事变”(14)-《保安军》
第(1/3)页
老蒋对于宋哲元的做法十分的感冒不满!哪有这样做事情的?告诉你守北平3天,你两天就跑了!你知不知道孙连仲、万福麟部先头部队已经到了保定北边的良乡了?良乡离丰台,40里路不到,离北平城,也只有60里路程。一个强行军就能赶到。你担心什么后路?华北政委会委员长、北平市长这些职务是你宋某人想让就让、想给就给的吗?开什么玩笑?不经我蒋某人签字一概不予认可!不过,对于宋哲元为了自身安全急匆匆离去,老蒋还是能理解的:不是早就叫你到保定坐镇指挥的吗,你偏不肯,现在......难看了吧!
宋哲元的离开,29军守城部队的撤退,基本就预示着北平的陷落了。张自忠未经南京政府同意,将政委会改的改,换的换,已经是面目全非。潘毓桂当上北平公安局长后,立即下令禁止抗日宣传,同时全城搜捕蓝衣社和共产党员。古城北平一夜间换了天地,由大力鼓动抗战一下子变成了“热烈欢迎”皇军进城了!不是我不明白,只是这世界变化太快!一觉醒来,报纸上写着:29军退了,北平不守了。莫不是顾惜这满城的古建筑?可活人都成了亡国奴了,还在乎什么劳什子的建筑?没了更好,看了叫人闹心!当初多么伟大的国家,就让这帮皇子皇孙给祸害成了这么个鸟样了!
1937年7月29日,5000日军进入北平正阳门,正式占领北平。张自忠忙于将残留在北平的部队改编成保安队。其嫡系阮玄武的6000余人一枪未放全部投降;石振纲、刘汝珍(是132师赵登禹的部下)不甘作亡国奴而突围离平去投奔察哈尔刘汝明。好端端一个雄伟古城,一枪未放即沦陷矣!
不说张自忠在北平的所作所为,还是有与他不一样的血性汉子的。
话说张自忠离开天津后,38师的部队就交到了副师长李文田的手上。7月27日,接到第29军军长宋哲元拒绝日军的最后通牒,发出的“自卫守土”通电,38军就开始收拢散布在天津周边塘沽、汉沽、廊坊、小站、东大沽、马厂、韩家墅等地的部队,适时向天津靠拢,随时听候命令、抗击日军。其实事情的爆发点乃是7月26日的廊坊之战。38师刘振三旅崔振伦226团吃了日本人的亏,营房还给鬼子占了,38师从上(张自忠除外)到下都咽不下这口气!
27日上午10时,李文田召集黄维纲(第112旅旅长)、李致远(独立第26旅旅长)、祁光远(第38师手枪团团长)、刘家鸾(时任天津保安司令)、宁殿武(天津保安总队总队长)及当时天津市政府秘书长等在津的主要军政负责人,到自己家里开会,就是共同研究对日作战问题。
研究了一夜,会议做出了以下几项决定:一、乘日军兵力不足之机主动出击,打一个突袭战,攻击时间定在29日凌晨2时;二、李文田担任总指挥,刘家鸾担任副总指挥,统一指挥驻天津的第三十八师和地方保安部队;三、对参战兵力做出部署,宁殿武指挥保安总队第一中队攻取东车站(今天津站)。祁光远指挥手枪团、保安总队第三中队和独立第二十六旅的一个营攻击海光寺日军兵营。李致远指挥独立第二十六旅、保安总队第二中队攻击天津总站(今津北站)和东局子日军飞机场,武装警察负责各战场之间的交通指引和疏导。驻地离天津较远的黄维纲旅作为总预备队。四、在对日发起攻击的同时,通电全国,声明“日人日日运兵,处处挑衅”,“我方为国家民族图生存,当即分别应战,誓与津市共存亡,喋血抗日,义无反顾。”
这已经就是打破了38师的编制,也就是说目前的状态下,张自忠已经失去了对38师的控制了!鉴于抗日卫国的血性,7月28日,所联络各部队都义无反顾,在进行紧张的备战:发给每个参战人员大饼数个,并在军用水壶里灌满绿豆汤,以备持续作战和转移;负责进攻东局子飞机场的部队,每人还配发了一小壶汽油和火柴等物,准备烧毁日军的飞机。
7月28日晚,秦德纯以宋哲元的名义,在军部以密码给李文田下达命令:立即集中全部兵力,组织出击。这下好了,总算是得到了上级的出击命令,可以放心大胆地打了!
————————————————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