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英国人的反击(一)-《大国海魂》
第(2/3)页
新年的钟声送走的不仅只有苍老一岁的韶华,还有1914年有关战火的或是惨痛或是坚韧或是蜜甜的记忆。
犹记得8月4日,威斯敏斯特宫投票,英王乔治五世作为国家元首向德国宣战,那时候不列颠岛一片欢腾。
英国人有理由看德国不爽。伊丽莎白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德国人仅仅派出一艘老旧的巡洋舰出席盛大的阅舰式,这是对女王光辉的亵渎!布尔人战争,德意志和他的皇帝不干不净,这是对日不落帝国在殖民地至高无上权利的践踏!巴格达铁路,柏林妄图将他们影响力沿着那条该死的铁路扩散到奥斯曼帝国,扩散到印度洋,甚至是关系大英帝国兴衰荣辱的印度,是可忍孰不可忍!最重要的是,德国人居然建立了一支足以挑战皇家海军海上霸权的公海舰队。
海洋成就了大英帝国百年强盛,海洋是不列颠人不可触摸的逆鳞,海洋是日不落帝国的最后底线,早在德国1898年《第一次海军扩军法案》之前,英国人就有恃无恐的提出了两强原则,即皇家海军实力应当是世界第二与世界第三的总和!1898年,德国海军扩军撩动了英国人敏感的神经,海军军备竞赛初露冰山一角便进入白热化境地。
时间进入1914年,竞赛还在继续,可英国已经有了力衰的趋势,大英帝国停滞不前的经济让这无妄的竞赛无法继续。皇家海军虽然占据优势,可这种优势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国力蒸蒸日上的日耳曼人赶上,继而反超。
从这方面看,一战绝不是德国人的独角戏,动辄如温斯顿-丘吉尔那般悲天悯人的英国人对战争的期待也许比军国主义的德意志人更加强烈。须知道8月4日德英相互宣战后,德国人在憧憬胜利,不列颠岛则响彻《天佑吾王》这战斗檄文!
欧洲战争爆发了,战斗在欧洲,在中东,在远东殖民地,在南美洲打响,炮声绵延数万公里,英**队哼着《英格兰人之歌》加入战团。
布尔人战争让英国陆军名誉扫地沦为笑柄,袖珍陆军卧薪尝胆埋头扩军十数年,在法国北部让全世界大吃一惊。正是英国陆军的浴血奋战才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法国,让忙着迁都的法兰西人稳住战线。然而这也是英国陆军的全部能量,法国人终究还是丢了大片国土,不列颠裹尸布近乎脱销,久经训练的精锐力量被消耗一空。
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无敌舰队,摧毁了强大的海上马车夫,赢得特拉法尔加角的辉煌的皇家海军是这个蓝色星球最可怖的存在,然而英国海军的表现让世人大跌眼镜:海上运输线被德国袭击舰搅得翻天覆地,北海交锋连番失利,海军军备竞赛也处在弱势一方。
英国人和全世界都在疑惑,强大的日不落帝国究竟怎么了,是躺在功劳簿太久,以至于失却了前行的动力,还是达尔文的物竞天择作祟,历史选择的是德意志人?
好在大英帝国没让它的子民惶惑太久。
12月德国陆海军的异动让协约国嗅到了阴谋的味道,作为北极熊的盟友,英法对它的外强中干自然心知肚明。虚弱的俄国能否抵挡住德军的雷霆一击,再续拿破仑时代亚历山大式的奇迹,协约国首脑们心里都没底,于是物资上援助俄国,西线战场牵制甚至是全面反击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就在这时,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提出了一个新颖的、另辟蹊径的计划——达达尼尔海峡战役!
所谓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就是趁德军重心东移,组织一支强大的登陆舰队登陆土耳其加里波利半岛,占领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土耳其海峡,迫使土耳其退出同盟国。此举不仅有利于从战略上迂回包围德奥腹地,逼迫巴尔干国家做出有利于协约国的选择,而且可以从黑海向俄国输血。
丘吉尔提出的达达尼尔战役不仅暴露了他个人的野心,还将英国人的战略手腕展现的淋漓尽致。
第(2/3)页